|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论文背景 | 第11-14页 |
| ·雷达测图技术的特点 | 第14-18页 |
| ·雷达测图技术的种类 | 第14页 |
| ·雷达立体影像测图技术的特点 | 第14页 |
|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特点 | 第14-16页 |
| ·单幅雷达影像测图技术的特点 | 第16-18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SAR系统及雷达图像的特点 | 第20-29页 |
| ·SAR系统基本原理 | 第20-23页 |
| ·侧视雷达 | 第20-21页 |
| ·雷达系统参数 | 第21-23页 |
| ·SAR图像特点 | 第23-29页 |
| ·SAR图像的特色 | 第24-25页 |
| ·雷达影像的灰度 | 第25页 |
| ·斑点 | 第25-26页 |
| ·叠掩和透视收缩 | 第26-27页 |
| ·雷达阴影 | 第27页 |
| ·纹理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单幅雷达影像测图技术基本原理及现有算法分析 | 第29-47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成像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 ·图像辐照度 | 第30-31页 |
| ·表面方向 | 第31-32页 |
| ·从阴影恢复三维形状的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 ·反射图 | 第32-33页 |
| ·雷达影像的反射图方法 | 第33-34页 |
| ·雷达方程 | 第34-35页 |
| ·余弦散射模型 | 第35页 |
| ·线性积分获取高程算法 | 第35-39页 |
| ·积分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平坦地区面积的演算 | 第36-37页 |
| ·单行积分重建的方法 | 第37-38页 |
| ·多行积分重建的方法 | 第38-39页 |
| ·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重建处理 | 第39-44页 |
| ·固体退火算法 | 第39-40页 |
| ·模拟退火(SA)算法 | 第40-41页 |
| ·基于模拟退火基础的重建方法 | 第41-44页 |
| ·利用纹理的单幅雷达影像测图算法 | 第44-47页 |
| ·图像纹理特征 | 第44页 |
| ·雷达图像纹理信息特点 | 第44页 |
| ·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 ·约束条件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基于种子区域增长的单幅雷达影像测图算法 | 第47-64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雷达影像和对应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 ·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地形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 ·雷达图像区域化处理 | 第49-54页 |
| ·阈值处理图像分割技术 | 第49页 |
| ·基于梯度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49-50页 |
| ·利用马尔算子对雷达影像进行区域分割 | 第50-54页 |
| ·基于种子区域增长的余弦散射单幅雷达影像测图算法 | 第54-64页 |
| 第五章 单幅雷达影像图像的控制点选择及坡度校正 | 第64-76页 |
| ·控制点选择及校对的意义 | 第64-65页 |
| ·控制点初步选取的方法 | 第65-68页 |
| ·人眼目视获取控制点的缺陷 | 第65页 |
| ·计算机辅助获取控制点及坡度初值 | 第65-68页 |
| ·EM算法 | 第68-69页 |
| ·基于EM算法的控制点坡度初值校正 | 第69-70页 |
| ·实验及结果 | 第70-76页 |
| 第六章 基于雷达方程的封闭路径单幅雷达影像测图算法 | 第76-94页 |
| ·雷达方程剖析 | 第76-78页 |
| ·单位面积和地形之间的关系 | 第78-80页 |
| ·相邻像点的地理信息求解算法 | 第80-81页 |
| ·基于混合偏移瑞利分布的最小误差分割算法 | 第81-84页 |
| ·闭合路径的单幅雷达影像测图算法 | 第84-86页 |
| ·基于闭合环路的单幅雷达影像测图算法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86-88页 |
| ·基于雷达斜距等间隔采样成像参数的校正算法 | 第88-94页 |
| 第七章 单幅雷达影像测图算法的比较 | 第94-9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0页 |
| ·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97-98页 |
| ·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98页 |
|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 郑重声明 | 第109-110页 |
| 后记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