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35页 |
一、文献检索 | 第14-16页 |
1.1 将问题转化为PICOS模式 | 第14页 |
1.2 检索来源 | 第14页 |
1.3 检索策略 | 第14-16页 |
二、文献的纳入与选择 | 第16-17页 |
2.1 初筛 | 第16页 |
2.2 全文筛选 | 第16-17页 |
2.3 获取更多信息 | 第17页 |
三、纳入研究的评价 | 第17-18页 |
3.1 对纳入研究的一般信息统计 | 第17-18页 |
3.2 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分析 | 第18页 |
四、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 | 第18-19页 |
4.1 数据提取 | 第18页 |
4.2 异质性检验 | 第18页 |
4.3 合并统计量 | 第18页 |
4.4 合并统计量的检验 | 第18页 |
4.5 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 | 第18-19页 |
五、文献检索、筛选、评价及meta分析的结果 | 第19-35页 |
5.1 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 第19-23页 |
5.2 meta分析结果 | 第2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3页 |
一、Meta分析对中西医结合治 疗的意义 | 第36页 |
二、冠心病与情绪障碍关系 | 第36-37页 |
2.1 冠心病与抑郁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2.2 冠心病与焦虑间的关系 | 第37页 |
三、中药对冠心病的干预 | 第37-38页 |
四、中药对焦虑、抑郁等情志变化干预 | 第38-39页 |
五、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 | 第39页 |
六、常用抗抑郁以及抗焦虑药物 | 第39-40页 |
6.1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应用 | 第39-40页 |
6.2 抗焦虑药物与镇静催眠类药物 | 第40页 |
七、中药联合黛力新对焦虑、抑郁的作用 | 第40页 |
八、中医对双心疾病的认识 | 第40-41页 |
九、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的优势 | 第41-42页 |
十、对研究中异质性及敏感性分析讨论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52-58页 |
1 中医辨证论治在双心医学的发展现状 | 第52-55页 |
1.1 祖国医学在心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认识 | 第52-53页 |
1.2.中医辨证论治在双心医学的进展 | 第53-55页 |
2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表 | 第5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发表论文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