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形态学论文

睡莲类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兼论水盾草在中国东部的分布及潜在的生态后果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25页
 1.1 睡莲类植物的分类研究第8-12页
  1.1.1 广义睡莲目第8-9页
  1.1.2 睡莲类10个属概述第9-11页
  1.1.3 不同分类系统比较第11-12页
 1.2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第12-22页
  1.2.1 分支分类学第12-15页
  1.2.2 分支分析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1.2.3 分子数据与序列进化模型第16-17页
  1.2.4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第17-20页
  1.2.5 一致分支树、自展支持率和相对速率检验第20-21页
  1.2.6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软件第21-22页
 1.3 适用于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若干分子指标第22-24页
  1.3.1 叶绿体基因组第22-23页
  1.3.2 核基因组第23-24页
 1.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第24-25页
第二章  基于形态性状的睡莲类分支分析第25-37页
 2.1 性状分析第25-30页
  2.1.1性状的选取第25-26页
  2.1.2性状的极性第26-30页
 2.2 分支分析第30-33页
  2.2.1性状的编码第30-32页
  2.2.2分支分析第32-33页
 2.3 讨论第33-37页
第三章 睡莲类植物属间系统发育关系来自叶绿体rbcL基因和核糖体18SRNA基因的证据第37-62页
 3.1 rbcL序列分析第37-48页
  3.1.1 rbcL序列与分歧度第37-43页
  3.1.2 MP树第43-46页
  3.1.3 NJ树第46页
  3.1.4 ML树第46-48页
 3.2 18 SRNA序列分析第48-61页
  3.2.1 18 SRNA序列与分歧度第48-57页
  3.2.2 MP树第57页
  3.2.3 NJ树第57页
  3.2.4 ML树第57-61页
 3.3 讨论第61-62页
第四章  睡莲属的系统发育分析:来自nrDNAITS区序列的证据第62-73页
 4.1 睡莲属的ITS区序列第62-64页
  4.1.1 材料与实验材料第62-63页
  4.1.2 总DNA提取与纯化第63-64页
  4.1.3 PCR扩增与纯化第64页
  4.1.4 序列测定第64页
 4.2 睡莲属ITS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64-72页
  4.2.1 复合外类群第64-66页
  4.2.2 序列对位排列第66-69页
  4.2.3 分子系统树构建第69-72页
 4.3 讨论第72-73页
第五章  水盾草━一种外来睡莲类植物在中国的分布与潜在生态后果第73-79页
 5.1. 水盾草简介第73页
 5.2. 水盾草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分布第73-76页
 5.3. 潜在的生态后果第76-79页
结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5页
致谢第95-96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翻译家许渊冲研究
下一篇:论白石咏物词的主体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