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咏物溯源 | 第1-11页 |
二、 白石咏物词所表现的主体情感 | 第11-21页 |
(一) 不遇文人的身世之叹 | 第11-13页 |
(二) 江湖散人的家国之慨 | 第13-16页 |
(三) 痴情人的相思之苦 | 第16-19页 |
(四) 传神的写意图画 | 第19-21页 |
三、 白石咏物词主体性特征 | 第21-39页 |
(一) 富于主体性的意象世界 | 第22-28页 |
(1) 整体观照的写意手段 | 第24-26页 |
(2) 漫视与多视域的结合 | 第26-27页 |
(3) 色彩语言的运用 | 第27-28页 |
(二) 主体情感的宣泄方式 | 第28-39页 |
(1) 神与物游 | 第28-30页 |
(2) 明序见志 | 第30-32页 |
(3) 情随典出 | 第32-35页 |
(4) 以意贯串 | 第35-37页 |
(5) 韵余言外 | 第37-39页 |
四、 白石咏物词主体性成因 | 第39-44页 |
五、 白石咏物词的影响 | 第44-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