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2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结构内容 | 第7-8页 |
1-2-1 本文研究目标 | 第7页 |
1-2-2 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 第7-8页 |
第二章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综述 | 第8-16页 |
§2-1 战略联盟的特征 | 第8-9页 |
2-1-1 组织的松散性 | 第8页 |
2-1-2 合作与竞争共存 | 第8页 |
2-1-3 行为的战略性 | 第8页 |
2-1-4 地位的平等性 | 第8-9页 |
2-1-5 优势的互补性 | 第9页 |
2-1-6 范围的广泛性 | 第9页 |
§2-2 战略联盟的动因 | 第9-11页 |
2-2-1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 第9-10页 |
2-2-2 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第10-11页 |
2-2-3 降低经营风险 | 第11页 |
2-2-4 防止过度竞争 | 第11页 |
§2-3 战略联盟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2-4 战略联盟的基本形式 | 第12-14页 |
2-4-1 联盟成员之间的依赖程度 | 第13页 |
2-4-2 价值链上环节的不同位置 | 第13-14页 |
§2-5 战略联盟的演变趋势 | 第14-15页 |
2-5-1 经营能力及经营资源的不均衡向对等关系转变 | 第14页 |
2-5-2 联盟的意图从降低成本到组织学习 | 第14-15页 |
2-5-3 战略联盟中的竞争与合作,从以企业为单位转化为以企业某些职能为单位 | 第15页 |
§2-6 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价值链与战略联盟的研究 | 第16-22页 |
§3-1 价值链理论基础 | 第16页 |
3-1-1 价值链概念与构成 | 第16页 |
3-1-2 价值链活动的划分 | 第16页 |
§3-2 价值链思想的发展 | 第16-19页 |
3-2-1 传统价值链思想 | 第16-17页 |
3-2-2 虚拟价值链与数字资产 | 第17页 |
3-2-3 因特网及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 | 第17-18页 |
3-2-4 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 第18-19页 |
§3-3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理论解释 | 第19-22页 |
3-3-1 价值链理论的启示 | 第19页 |
3-3-2 从企业价值链看战略联盟的优势 | 第19-22页 |
第四章 战略联盟的协调机制 | 第22-28页 |
§4-1 战略联盟协调机制的重要性 | 第22页 |
§4-2 合作博弈理论的引入 | 第22-23页 |
§4-3 合作博弈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4-3-1 合作博弈理论导入战略联盟研究 | 第23页 |
4-3-2 合作博弈的定义和模型 | 第23-24页 |
§4-4 多组织成员的合作博弈模型 | 第24-26页 |
4-4-1 光滑斜坡 | 第24-25页 |
4-4-2 自阻斜坡 | 第25页 |
4-4-3 粘性山坡 | 第25-26页 |
4-4-4 循环步 | 第26页 |
§4-5 四种合作博弈模型的比较 | 第26-27页 |
4-5-1 光滑斜坡 | 第26页 |
4-5-2 自阻斜坡 | 第26页 |
4-5-3 粘性山坡 | 第26-27页 |
4-5-4 循环步 | 第27页 |
§4-6 对战略联盟协调性的启示 | 第27-28页 |
4-6-1 盈利结构是影响联盟协调性的重要因素 | 第27页 |
4-6-2 组织成员应该避免光滑斜坡特点的合作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战略联盟的管理 | 第28-32页 |
§5-1 成立战略联盟的前期准备 | 第28-29页 |
5-1-1 战略联盟环境分析 | 第28页 |
5-1-2 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 | 第28页 |
5-1-3 企业战略联盟价值评估 | 第28-29页 |
5-1-4 联盟的设计和谈判 | 第29页 |
§5-2 战略联盟的协调控制 | 第29-32页 |
第六章 石药集团维生药业公司战略联盟体系设计 | 第32-38页 |
§6-1 维生药业简介 | 第32页 |
§6-2 维生药业的价值链分析 | 第32-35页 |
6-2-1 维生药业的价值链 | 第32-33页 |
6-2-2 基于价值链的内部成本分析 | 第33-35页 |
§6-3 建立供产销战略联盟 | 第35-38页 |
6-3-1 设计供产销战略联盟模式 | 第35-36页 |
6-3-2 确定对客户、供应商管理的内容 | 第36-37页 |
6-3-3 建立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亲密伙伴关系 | 第37-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