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河川径流变化规律和合理描述方法研究

1 绪论第1-23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19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2.3 研究发展趋势第16-19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第19-21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20-21页
 1.4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第23-34页
 2.1 气候变化的水文效应第23-26页
  2.1.1 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第23-24页
  2.1.2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第24-26页
 2.2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第26-31页
  2.2.1 水利工程措施、农业及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循环特性的影响第27页
  2.2.2 城市化对流域水循环特性的影响第27-29页
  2.2.3 人工侧支循环第29-30页
  2.2.4 人类活动对不同自然带径流的影响第30-31页
 2.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水管理系统的影响第31-32页
 2.4 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第32-33页
 2.5 本章小节第33-34页
3 二元模式下水文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第34-52页
 3.1 时间序列的一般概念第34-35页
 3.2 水文时间序列的频谱特性第35-36页
 3.3 水文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方法第36-46页
  3.3.1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史第37-38页
  3.3.2 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第38-42页
  3.3.3 小波分析在水文时间序列组成分析中的应用第42-46页
 3.4 水文时间序列中趋势项的检验第46-48页
  3.4.1 坎德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第46页
  3.4.2 斯波曼秩次相关检验第46-47页
  3.4.3 线性趋势回归检验第47-48页
 3.5 二元模式下河川径流描述方法第48-51页
 3.6 本章小节第51-52页
4 二元模式下黄河和汉江径流变化规律研究第52-70页
 4.1 黄河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第52-60页
  4.1.1 资料来源与分析第52-55页
  4.1.2 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的多时间尺度分析第55-59页
  4.1.3 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的总体趋势变化分析第59-60页
 4.2 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动因分析第60-63页
  4.2.1 气候与径流演变的关系第60-62页
  4.2.2 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第62-63页
 4.3 汉江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第63-68页
  4.3.1 基本资料来源及分析第64-65页
  4.3.2 汉江上游实测年径流多时间尺度分析第65-66页
  4.3.3 汉江上游实测年径流总体变化趋势分析第66-67页
  4.3.4 汉江实测年径流变化的原因分析第67-68页
 4.4 本章小节第68-70页
5 基于小波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年径流预测第70-80页
 5.1 引言第70-71页
 5.2 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第71-73页
  5.2.1 径流序列预测的RBF网络表示第71-72页
  5.2.2 RBF网络的学习方法第72-73页
 5.3 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建立第73-74页
 5.4 AR模型预测方法第74-75页
 5.5 径流序列预测效果分析第75-79页
  5.5.1 径流序列预测效果评价指标第75-76页
  5.5.2 径流序列预测效果第76-77页
  5.5.3 三门峡站多年天然年径流预测结果及实用性评价第77-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混合回归年径流序列预测模型第80-88页
 6.1 流域年径流的形成过程第80-81页
 6.2 混合回归系统水文模型的结构和算法第81-85页
  6.2.1 模型结构第81-82页
  6.2.2 算法第82-84页
  6.2.3 混合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第84-85页
 6.3 黄河下游三门峡站年径流量多维混合回归预测及效果分析第85页
 6.4 三门峡站年径流量多年预测结果第85-87页
 6.5 本章小节第87-88页
7 年径流预测的遗传模拟退火门限自回归模型第88-101页
 7.1 门限自回归模型第89-90页
 7.2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第90-94页
  7.2.1 基本遗传算法存在的缺陷第90-91页
  7.2.2 变异算子对遗传算法性能的影响第91-93页
  7.2.3 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遗传算法第93-94页
 7.3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门限自回归模型的求解步骤第94-96页
 7.4 黄河三门峡年径流预测第96-99页
  7.4.1 径流序列预测及其效果分析第96-98页
  7.4.2 三门峡站年径流量多年预测结果第98-99页
 7.5 本章小节第99-101页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天然径流的组合预测第101-113页
 8.1 组合预测基本理论第101-103页
 8.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第103-106页
  8.2.1 模型建立第103-105页
  8.2.2 BP学习算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第105-106页
 8.3 三门峡站年径流组合预测效果分析第106-108页
 8.4 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多年非线性组合预测结果及分析第108-110页
 8.5 月径流量预测的典型解集模型第110-111页
 8.6 本章小节第111-113页
9 总结和展望第113-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附录1第125-128页
附录2第128-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器件模拟软件中的MOSFET建模
下一篇:硅基光接收集成宽带放大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