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综合中学制及对当前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启示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理论意义 | 第8页 |
|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9-11页 |
|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方法论思想及具体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假设 | 第11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第2章 综合中学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7-20页 |
| ·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 第17-18页 |
| ·新文化运动对学制改革的推动 | 第18-19页 |
| ·美国的学制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壬子癸丑学制所暴露出的弊端 | 第20页 |
| 第3章 综合中学制的确立、推广及其结局 | 第20-28页 |
| ·20 世纪初有关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践 | 第21-24页 |
| ·文实分科与二部制的争议 | 第21-23页 |
| ·分科选科制的实行 | 第23-24页 |
| ·综合中学制的确立、推广及结局 | 第24-28页 |
| ·综合中学制的确立 | 第24-25页 |
| ·综合中学制的推广 | 第25-26页 |
| ·综合中学制的终结 | 第26-28页 |
| 第4章 综合中学制实施的困难及失败的原因 | 第28-33页 |
| ·综合中学制实施的困难 | 第28-31页 |
| ·经济基础的薄弱 | 第29-30页 |
| ·制度本身的弱点 | 第30-31页 |
| ·“合并”带来的问题 | 第31页 |
| ·综合中学制失败的原因 | 第31-33页 |
| ·我国国情无法提供改革所需条件 | 第31-32页 |
| ·对综合中学制的弱点估计不足 | 第32-33页 |
| ·改革教育过于心切,缺乏理论指导 | 第33页 |
| 第5章 综合中学制对我国当前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启示 | 第33-40页 |
| ·建设综合高中的基本前提条件 | 第34-36页 |
| ·经济基础 | 第34-35页 |
| ·配套运行的课程与教学管理机制 | 第35页 |
| ·兼具升学和就业双向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 | 第35-36页 |
| ·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理论与经验 | 第36-37页 |
| ·确保综合高中的教育质量 | 第37-40页 |
| ·重视教育的基础性 | 第37-38页 |
| ·确保综合化后教育质量 | 第38-40页 |
| 注释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