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价 | 第12-17页 |
·国外收入差距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收入差距的研究概况 | 第13页 |
·国内对于农户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16页 |
·研究进展评价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农户 | 第18页 |
·收入 | 第18-19页 |
·收入差距 | 第19页 |
·收入差距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库茨涅茨的倒U理论 | 第19页 |
·地域差异说 | 第19-20页 |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第20-21页 |
·机会不平等理论 | 第21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收入再分配理论 | 第22-24页 |
3 山区农户收入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山区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山区农户收入特征 | 第25-30页 |
·农户按收入分类 | 第25-26页 |
·山区农户收入特征 | 第26-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4 山区农户收入差距的定量分析 | 第31-51页 |
·调查地的选取与样本的构成 | 第31-33页 |
·山区样本县的概括 | 第31-32页 |
·选择这五个样本县为调查对象的理由 | 第32-33页 |
·样本的构成 | 第33页 |
·变量设置的原则及解释 | 第33-36页 |
·变量设置的原则 | 第33-34页 |
·设置的变量及解释 | 第34-36页 |
·调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36页 |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农户经济状况统计描述 | 第37-39页 |
·各变量的统计量 | 第37页 |
·纯收入、户人均纯收入的分布检验 | 第37-38页 |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 第38-39页 |
·多元统计分析 | 第39-49页 |
·低收入农户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39-45页 |
·高收入农户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45-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5 影响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因素分析 | 第51-61页 |
·土地面积的大小是造成山区农户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 | 第51-56页 |
·山区土地基本情况 | 第52-53页 |
·高收入农户的土地比较多的原因分析 | 第53-55页 |
·低收入农户的土地较少的原因分析 | 第55-56页 |
·生产结构的不同是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 第56-58页 |
·高低收入农户生产结构基本情况 | 第56-57页 |
·高低收入农户从事非农业经营活动的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生产性投入的不同是农户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 | 第58-59页 |
·非生产性投入的不同是农户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 第59-61页 |
6 提高山区农户收入的一些建议 | 第61-67页 |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 第61-62页 |
·调整低收入农户家庭经营结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62-63页 |
·积极培育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 第63-64页 |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低收入农户对信贷的可得性 | 第64-65页 |
·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 第65-66页 |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 | 第66-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表1 所有样本农户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 | 第70-71页 |
附表2 低收入农户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 | 第71-72页 |
附表3 高收入农户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