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校园文化 | 第11-12页 |
·自我意识 | 第12-13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环境影响论 | 第13-14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9页 |
·对校园文化环境方面的研究 | 第14-17页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 | 第17-18页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0页 |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研究流程 | 第20-21页 |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 第21-22页 |
2 问卷结果的分析 | 第22-39页 |
·被试情况的统计 | 第22-23页 |
·对大学生校园文化认知现状的分析 | 第23-26页 |
·校园物质文化影响结果的分析 | 第26-28页 |
·校园制度文化影响的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校园精神文化影响的因素分析 | 第30-35页 |
·校园行为文化影响的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3 建议 | 第39-44页 |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发展 | 第39-40页 |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应注重学生的认知,拓宽物质文化渠道,更多途径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 第40-41页 |
·制度文化建设应增强学生制度认同感,注重制度的公平性及实效性 | 第41-42页 |
·精神文化建设应注重精神文化的显性化、提高活动的质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 第42-43页 |
·行为文化建设应坚持“引导、约束、规范”的原则,形成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文化环境 | 第43-44页 |
4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A | 第47-48页 |
附录 B | 第48-49页 |
附录 C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