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13页 |
一、论文写作背景 | 第8-12页 |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3-21页 |
一、赣东北、葛源革命历史的学术回顾 | 第13-14页 |
二、关于红色旅游实践及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选择 | 第21-22页 |
一、社区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思想 | 第21页 |
二、国内外社区参与理论研究特点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2-2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二、本文思路与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葛源红色旅游的历史底蕴 | 第24-47页 |
第一节 以葛源为中心的闽浙赣根据地的创新精神 | 第24-33页 |
一、党的组织建设创新 | 第24-26页 |
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创新 | 第26-27页 |
三、军队建设的创新 | 第27-29页 |
四、经济建设的创新 | 第29-30页 |
五、富有特色的文化体育事业 | 第30-33页 |
第二节 红色葛源的模范贡献 | 第33-36页 |
一、葛源红色革命的曲折斗争 | 第33-34页 |
二、光荣的模范区 | 第34-36页 |
第三节 葛源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 第36-47页 |
一、红色旅游资源分析 | 第36-40页 |
二、葛源红色旅游资源评价 | 第40-43页 |
三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四、重要红色旅游资源简介 | 第44-47页 |
第三章 社区参与下的葛源红色旅游发展 | 第47-71页 |
第一节 社区参与葛源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 第47-58页 |
一、葛源社区现状调查 | 第47-55页 |
二、葛源社区参与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 第55-58页 |
第二节 葛源社区参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内容 | 第58-66页 |
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涵 | 第58-61页 |
二、葛源社区参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 第61-66页 |
第三节 葛源社区参与红色旅游的意义 | 第66-71页 |
一、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 第66-67页 |
二、葛源社区参与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 | 第67-71页 |
第四章 葛源红色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的构建 | 第71-84页 |
第一节 影响葛源社区参与红色旅游的因素 | 第71-73页 |
一、葛源社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第71-72页 |
二、葛源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相应知识缺乏 | 第72页 |
三、社区居民参与红色旅游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 第72-73页 |
第二节 葛源红色旅游的社区参与机制 | 第73-77页 |
一、加大加强居民参与旅游的舆论宣传力度 | 第73-74页 |
二、健全社区旅游培训、教育机制 | 第74页 |
三、建立社区居民与方管委、镇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 | 第74-75页 |
四、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75页 |
五、实施监控机制 | 第75-76页 |
六、辅助机制 | 第76-77页 |
第三节 葛源社区参与模式体系的建立 | 第77-84页 |
一、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主体开发模式 | 第77-79页 |
二、政府主导、社区股份制参与的资本运作模式 | 第79-80页 |
三、采取“方管委+政府+公司+旅行社+社区旅游协会”的综合经营模式 | 第80-82页 |
四、大力发展“以一促三”“以三带一”的农业产业模式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94页 |
后记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