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环鄱阳湖区旅游合作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图表目录第9-10页
1 绪论第10-15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外研究概述第11-12页
     ·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概况第12-13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合作发展研究综述第13-14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基本概念和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第15-23页
   ·基本概念第15-17页
     ·区域第15页
     ·区域旅游第15页
     ·区域旅游竞争第15-16页
     ·区域旅游合作第16-17页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第17-18页
     ·聚集理论第18页
     ·区位论第18页
     ·博弈论第18-19页
     ·核心——边缘理论第19-20页
     ·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理论第20页
   ·现有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的简单介绍第20-23页
     ·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一般模式第21页
     ·杨荣斌等的区域旅游合作的结构模式第21-23页
3 环鄱阳湖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第23-32页
   ·研究区域的界定第23-24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发展概况分析第24-29页
     ·旅游资源特色第24页
     ·旅游接待设施状况第24-26页
     ·交通设施状况第26-29页
     ·旅游市场状况第29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合作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第29-32页
     ·合作现状第29-30页
     ·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30-32页
4 环鄱阳湖区旅游合作方式第32-52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第32-37页
     ·连接度分析第32-34页
     ·通达度分析第34-36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交通网整合优化第36-37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资源区划及产品整合第37-41页
     ·庐山旅游区第37-38页
     ·景德镇旅游区及其瓷都文化旅游产品第38-39页
     ·龙虎山旅游区及其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第39页
     ·三清山旅游区及其山岳风光旅游区第39-40页
     ·南昌旅游区及其旅游集散中心地位第40-41页
   ·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第41-46页
     ·环鄱阳湖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宏观驱动力分析第42-44页
     ·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的微观驱动力分析第44-46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营销合作分析第46-47页
     ·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方向第46-47页
     ·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促销策略第47页
   ·环鄱阳湖区旅游合作途径第47-50页
     ·树立旅游合作观念,编制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规划第47-48页
     ·强化政府导向作用,促进企业合作,加快环鄱阳湖区旅游交通、设施信息共建第48-50页
     ·加强环鄱阳湖区旅游教育、人才建设及技术交流第50页
   ·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目标测评第50-52页
5 结语第52-54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力求的创新点第52-53页
     ·主要结论第52页
     ·文章力求的创新点第52-53页
   ·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后记第58-59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色旅游区的道德问题研究
下一篇:社区参与视野下的葛源红色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