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三、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4-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页
  (一) 文献检索法第16页
  (二) 相关分析法第16页
  (三) 区位商法第16页
 五、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第17-22页
 一、 理论基础第17-19页
  (一) 竞争优势理论第17页
  (二)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第17-18页
  (三) 区域特色经济理论第18-19页
 二、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一) 县域经济第19页
  (二) 县域旅游经济第19-20页
  (三)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第20-22页
第三章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第22-35页
 一、 影响因素分析第22-24页
  (一) 县域旅游经济的“波特钻石模型”第22页
  (二) 影响因素确定第22-24页
 二、 影响因子具体分析第24-31页
  (一) 主导因子确定第25页
  (二) 因子与县域旅游发展关系第25-26页
  (三) 因子相关性分析第26-31页
 三、 发展模式类型划分第31-35页
  (一) 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第31-32页
  (二) 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第32页
  (三) 市场驱动型发展模式第32-33页
  (四) 资金驱动型发展模式第33-35页
第四章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第35-43页
 一、 模式选择意义第35-36页
  (一) 有助于合理定位县域旅游业第35页
  (二) 有助于有效解决县域旅游发展瓶颈问题第35页
  (三) 有助于合理有序发展县域旅游业第35-36页
  (四) 有助于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第36页
 二、 主导因子评价方法第36-40页
  (一) 旅游资源单体打分法第36-38页
  (二) 区位商分析法第38-40页
 三、 数据选择依据第40-41页
  (一) 旅游资源评价数据选择依据第40页
  (二) 区位条件评价数据选择依据第40页
  (三) 市场需求评价数据选择依据第40页
  (四) 县域经济基础评价数据选择依据第40-41页
 四、 选择体系构建第41-43页
第五章 辽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实证研究第43-50页
 一、 辽宁省县域旅游业发展现状第43-44页
  (一) 缺乏整体规划,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不明确第43页
  (二) 各级行政分割,县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第43-44页
  (三) 服务能力弱,县域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开发欠缺第44页
  (四) 品牌意识盲目,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第44页
 二、 辽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主导因子分析第44-46页
 三、 辽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第46-49页
  (一) 选择资源驱动型模式的县域第46-47页
  (二) 选择区位驱动型模式的县域第47-48页
  (三) 选择市场驱动型模式的县域第48页
  (四) 选择资金驱动型模式的县域第48页
  (五) 不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的县域第48-49页
 四、 辽宁省县域旅游发展对策第49-50页
  (一) 选择合理发展模式,制定科学旅游发展目标第49页
  (二) 实现区域合作,提升旅游总体实力第49页
  (三) 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能力第49页
  (四) 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第49-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3页
 一、 结论第50-51页
 二、 展望第51-53页
  (一) 完善影响因子第52页
  (二) 深入研究发展模式第52页
  (三) 加强实地调查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个人简历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会网络的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模型建构
下一篇:中澳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