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 第8-9页 |
| ·道岔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 第9-10页 |
| ·国内外道岔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 ·国外道岔的发展 | 第10-11页 |
| ·国内道岔的发展 | 第11-13页 |
| ·无缝道岔温度附加力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 ·国外学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国内学者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有限元软件 ANSYS的发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概况 | 第17-19页 |
| ·ANSYS的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 ·ANSYS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无缝道岔温度力传递机理与计算方法 | 第20-29页 |
| ·无缝道岔结构型式 | 第20-21页 |
| ·无缝道岔附加温度力传递机理 | 第21页 |
| ·无缝道岔温度附加力计算方法 | 第21-28页 |
| ·国内几种常用算法 | 第21-27页 |
| ·本文采用的方法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无缝道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29-42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9页 |
| ·无缝道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7页 |
| ·分部模拟 | 第30-32页 |
| ·基本假设 | 第32-33页 |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3-36页 |
| ·道岔整体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无缝道岔受力与位移计算结果 | 第37-39页 |
| ·验证分析 | 第39-41页 |
| ·验证思路 | 第39-41页 |
| ·验证结论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无缝道岔温度力与位移参数影响分析 | 第42-56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无缝道岔参数影响分析 | 第43-55页 |
| ·轨温变化幅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扣件阻力的影响 | 第45-48页 |
| ·道床纵向阻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 ·限位器间隔影响 | 第50-52页 |
| ·轨枕抗弯刚度影响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桥上有砟轨道无缝道岔的温度力与位移分析 | 第56-88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桥上无缝道岔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 ·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温度力和位移 | 第57-75页 |
| ·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温度力和位移 | 第57-64页 |
| ·简支梁支座布置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 ·简支梁桥梁跨度影响分析 | 第66-71页 |
| ·限位器位置影响分析 | 第71-73页 |
| ·桥墩纵向刚度影响分析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页 |
| ·连续梁桥上无缝道岔温度力和位移 | 第75-85页 |
| ·连续梁桥上无缝道岔温度力和位移 | 第75-78页 |
| ·连续梁桥支座布置影响分析 | 第78-81页 |
| ·大跨度连续梁温度力和位移 | 第81-85页 |
| ·连续刚构梁桥无缝道岔温度力和位移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无缝道岔二次开发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88-98页 |
| ·界面开发工具概述 | 第88-91页 |
|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 第88-89页 |
| ·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 | 第89-91页 |
| ·基于UIDL的用户界面开发 | 第91-97页 |
| ·用户界面开发的整体思想 | 第91-92页 |
| ·用户图形界面开发步骤 | 第92页 |
| ·用户图形界面开发 | 第92-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今后须努力的方向 | 第98-100页 |
|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98-99页 |
| ·今后的努力方向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