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縮略词中英文全称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 安吉白茶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安吉白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返白表达的条件研究 | 第11页 |
·安吉白茶白化机理研究 | 第11-14页 |
2. 植物酚类物质代谢途径概述 | 第14-16页 |
3. 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Ⅰ法引物设计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选择基本原则 | 第1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24-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咖啡碱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7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茶多酚及儿茶素总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儿茶素组分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氨基酸总量及氨基酸组分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酚氨比分析 | 第34-35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氨基酸与茶多酚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关于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现象与茶多酚含量与儿茶素组成比例的关系 | 第35页 |
·关于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儿茶素含量与组成比例 | 第35-36页 |
·关于茶树酚类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 第3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酚类物质代谢关键酶活性分析 | 第38-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2 数据统计 | 第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PAL、C4H和4CL活性变化分析 | 第41-43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PAL、C4H和4CL活性变化与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4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PAL、C4H和4CL活性变化的可能调节机制 | 第43-44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PAL、C4H和4CL活性变化与茶多酚含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 第4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酚类物质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 | 第45-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51页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5-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4页 |
·总RNA质量、浓度及完整性分析 | 第51-52页 |
·目的基因扩增效率分析 | 第52-53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酚类物质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53-64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PAL、C4H和4CL基因表达水平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酚类物质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可能调节机制 | 第64-65页 |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期间酚类物质代谢的转录因子 | 第65页 |
·茶树酚类代谢途径中PAL、C4H和4CL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PAL、C4H和4CL活性变化的相关性 | 第65-6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67页 |
2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