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土家族民歌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四 理论选择的原因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土家族民歌的接受语境 | 第13-22页 |
一 土家族民歌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二 接受的语言环境和文化基础 | 第14-22页 |
第三章 受众对民歌的接受心理 | 第22-33页 |
一 接受主体与接受心理 | 第22-23页 |
二 受众的接受心理 | 第23-33页 |
(一) 受众的心理期待 | 第23-29页 |
(二) 受众的接受动机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土家族民歌的接受情境 | 第33-41页 |
一 土家族民歌的接受情境 | 第33-35页 |
二 接受情境的特点 | 第35-38页 |
三 接受情境与接受效果 | 第38-41页 |
(一) 情境有利于接受内容的迁移和运用 | 第38页 |
(二) 情境激发受众的兴趣 | 第38-39页 |
(三) 情感共鸣与情感体验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土家族民歌的美学意境 | 第41-49页 |
一 土家族民歌意境的生成 | 第41-44页 |
二 土家族民歌意境的接受 | 第44-45页 |
(一) 受众的领悟 | 第45页 |
(二) 民歌意义的延留 | 第45页 |
三 意境对土家族民歌创作的影响 | 第45-49页 |
(一) 对受众精神的净化 | 第46页 |
(二) 民歌意境的再生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