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与预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0章 引言第12-25页
   ·课题目的和意义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塔河油田研究现状第18-19页
     ·缝洞型储层预测发展趋势第19-20页
     ·缝洞型储层预测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0-21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21-2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页
     ·关键技术第22-23页
   ·论文的工作量第23页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进展第23-25页
第1章 塔河油田区域地质背景第25-33页
   ·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第25-29页
     ·区域构造演化第25-28页
     ·多期断裂发育特征第28-29页
   ·地层及沉积特征第29-33页
     ·地层特征第29-32页
     ·沉积相特征第32-33页
第2章 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层序与沉积体系第33-57页
   ·层序界面类型第33-35页
     ·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第33-34页
     ·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第34页
     ·岩性、岩相转换面第34页
     ·水下侵蚀切割层序不整合面第34-35页
   ·层序划分及层序特征第35-42页
     ·蓬莱坝组及鹰山组层序第35页
     ·鹰山组层序特征(SQ3、SQ4、SQ5、SQ6)第35-36页
     ·一间房组层序特征(SQ7)第36-38页
     ·恰尔巴克组层序特征(SQ8、SQ9)第38-40页
     ·良里塔格组层序特征(SQ10、 SQ11)第40-41页
     ·桑塔木组层序(SQ12、SQ13、SQ14)第41-42页
   ·层序对比第42-44页
     ·层序界面清楚、区域可对比性强第42-43页
     ·层序厚度稳定 相变小第43页
     ·层序沉积速率差异较大第43-44页
   ·沉积体系及特征第44-49页
     ·台地沉积体系第45-46页
     ·台缘沉积体系第46-47页
     ·台地前缘斜坡第47页
     ·陆棚沉积体系第47-48页
     ·台间盆地沉积体系第48-49页
   ·层序古地理演化第49-55页
   ·层序沉积模式第55-57页
第3章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石油地质特征第57-71页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储盖组合第57-61页
     ·碳酸盐岩基质的储集性能第57页
     ·储渗空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第57-60页
     ·主要储盖组合第60-61页
   ·古岩溶作用及岩溶缝洞储层发育特征第61-71页
     ·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及岩溶储层分布第61-63页
     ·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及岩溶型储层分布第63-66页
     ·岩溶储层成因预测模式第66-71页
第4章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模型正演及波场特征第71-101页
   ·地震波场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71-77页
     ·地震波场形成的主要机理第71-73页
     ·模型正演模拟方法第73-74页
     ·正演记录的偏移处理第74-77页
   ·缝洞型储层模型正演数值模拟第77-86页
     ·岩溶洞穴储集体模型第77-80页
     ·垂直裂缝与溶洞地质模型及正演第80-83页
     ·风化壳地震正演模拟第83-84页
     ·串珠状洞穴型储层地震正演模拟第84-85页
     ·不同地质结构储层地震正演模拟第85-86页
   ·缝洞型储层模型正演物理模拟第86-99页
     ·超声物理模拟的基本原理第87-88页
     ·理想孔洞模型及地震波场特征第88-90页
     ·风化壳孔洞模型及地震波场特征第90-91页
     ·不同尺度的洞穴型储层与采集面元的关系第91-93页
     ·裂缝型超声物理模拟及波场特征第93-97页
     ·洞缝联合型超声物理模拟及波场特征第97-99页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第101-127页
   ·碳酸盐岩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第101-104页
     ·精细成像处理关键技术第101-103页
     ·应用处理效果第103-104页
   ·地震振幅变化率技术第104-108页
     ·基本原理第105页
     ·主要做法第105-107页
     ·应用效果第107-108页
   ·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技术第108-111页
     ·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分区第108-109页
     ·塔河油田主体区地震反射特征第109-110页
     ·上奥陶统覆盖区地震反射特征第110-111页
   ·趋势面差异分析预测技术第111-114页
     ·滑动趋势面差异分析的基本原理第111-114页
   ·本征值精细相干技术第114-118页
     ·相干体算法的发展第114-116页
     ·本征值相干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做法第116-117页
     ·相干体应用效果第117-118页
   ·三维可视化技术第118-121页
     ·古构造研究第118-119页
     ·古水系研究第119-120页
     ·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探索第120-121页
   ·波阻抗反演技术第121-123页
     ·方法原理及反演流程第121页
     ·反演效果分析第121-123页
   ·波形分析第123-126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小结第126-127页
第6章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预测应用及效果评价第127-140页
   ·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优选勘探目标第127-134页
   ·优选勘探开发井位提高储层预测吻合率第134-136页
   ·储层预测技术应用条件分析及有效方法组合第136-140页
结论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机理--以川东南丁山构造和川中安平店—高石梯构造为例
下一篇: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与改造措施研究--以基山砂岩体低渗透油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