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代码混淆加壳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图表目录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加壳技术 | 第9-10页 |
·代码混淆技术 | 第10-11页 |
·反汇编技术 | 第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2章 软件保护与破解相关技术 | 第13-26页 |
·软件保护技术 | 第13-16页 |
·软件破解技术 | 第16-18页 |
·软件破解概述 | 第16页 |
·分析技术 | 第16-17页 |
·破解方式 | 第17-18页 |
·脱壳技术 | 第18-23页 |
·脱壳概述 | 第18-19页 |
·脱壳步骤 | 第19-20页 |
·脱壳方式 | 第20-23页 |
·反脱壳技术 | 第23-26页 |
·反-反汇编 | 第23-24页 |
·反调试 | 第24-25页 |
·反DUMP | 第25-26页 |
第3章 反汇编引擎设计与目标代码混淆 | 第26-52页 |
·反汇编技术 | 第26-36页 |
·反汇编的原理 | 第26-27页 |
·Intel指令格式分析 | 第27-33页 |
·反汇编扫描算法 | 第33-36页 |
·代码混淆技术 | 第36-39页 |
·代码混淆的原理 | 第36页 |
·代码混淆的分类 | 第36-38页 |
·代码混淆的性能指标 | 第38-39页 |
·设计框架 | 第39-42页 |
·反汇编框架 | 第39-41页 |
·不可逆控制混淆技术 | 第41-42页 |
·壳与代码的交互 | 第42页 |
·关键技术分析 | 第42-52页 |
·指令识别模块 | 第42-44页 |
·反汇编主函数 | 第44-45页 |
·指令转移控制 | 第45-46页 |
·转移指令表 | 第46-47页 |
·混淆数据计算与保护 | 第47-51页 |
·不可逆分析 | 第51-52页 |
第4章 加壳的设计 | 第52-61页 |
·加壳技术 | 第52-54页 |
·PE文件格式 | 第52-53页 |
·加壳概述 | 第53-54页 |
·加壳系统框架 | 第54-56页 |
·关键技术分析 | 第56-61页 |
·代码段 | 第56-57页 |
·壳代码段 | 第57-59页 |
·附加数据 | 第59页 |
·文件输出 | 第59-61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数据分析 | 第61-71页 |
·系统总体框架及实现 | 第61-63页 |
·界面设计 | 第63-64页 |
·系统运行测试 | 第64-65页 |
·实验数据对比 | 第65-69页 |
·PE信息对比 | 第66-68页 |
·反汇编分析对比 | 第68-69页 |
·防修复效果分析 | 第69-7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1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