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虾蟹类性别决定的研究 | 第11-15页 |
·虾蟹类性别决定的细胞学研究 | 第11-14页 |
·虾蟹类染色体的研究 | 第12-13页 |
·虾蟹类性染色体的研究 | 第13-14页 |
·虾蟹类性别决定的环境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理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 第14-15页 |
·外源性激素 | 第15页 |
2 虾蟹类性别的人工控制 | 第15-17页 |
·促雄性腺手术移植或摘除法 | 第15-16页 |
·促雄性腺的起源 | 第15-16页 |
·促雄性腺的功能 | 第16页 |
·通过移植或摘除促雄性腺对虾蟹类性别人工控制的研究 | 第16页 |
·雌核发育 | 第16-17页 |
·环境因子控制法 | 第17页 |
3 虾蟹类性别相关分子标记及性别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7-22页 |
·几种重要的分子标记 | 第18-21页 |
·RFLP标记 | 第18页 |
·RAPD标记 | 第18-19页 |
·AFLP标记 | 第19页 |
·SSR标记 | 第19-20页 |
·SRAP标记 | 第20-21页 |
·虾蟹类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研究 | 第21页 |
·虾蟹类性别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21-22页 |
4 结语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青虾雌雄差异的SRAP分析 | 第23-31页 |
1 前言 | 第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3-24页 |
·全雌和全雄混合模板的建立 | 第24页 |
·双向引物 | 第24页 |
·SRAP扩增体系及程序 | 第24页 |
·雌雄群体及个体的SRAP扩增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SRAP扩增结果 | 第25页 |
·雌雄群体的SRAP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雌雄个体(16♀16(?))的SRAP分析结果 | 第26-27页 |
·验证样本(30♀30(?))检测结果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31页 |
·SRAP标记的评价 | 第29页 |
·青虾雌雄差异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青虾雌雄差异的SSR分析 | 第31-41页 |
1 前言 | 第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1-32页 |
·微卫星引物 | 第32页 |
·SSR扩增体系及程序 | 第32页 |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SSR扩增结果 | 第33-34页 |
·雌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 | 第34-37页 |
·Hardy-Weinberg平衡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1页 |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 第38-39页 |
·青虾雌雄差异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鲤鱼AFLP-银染体系的建立及对青虾的适用性研究 | 第41-49页 |
1 前言 | 第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3页 |
·鲤鱼基因组DNA提取 | 第41页 |
·接头及引物 | 第41-42页 |
·鲤鱼AFLP反应体系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基因组DNA | 第43页 |
·AFLP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结果 | 第43-46页 |
·基因组双酶切-连接优化体系结果 | 第43-44页 |
·预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44页 |
·选扩体系的优化 | 第44-45页 |
·银染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鲤鱼AFLP优化体系对青虾适用性的分析结果 | 第46页 |
4 讨论 | 第46-49页 |
·鲤鱼AFLP-银染体系的优化 | 第47-48页 |
·DNA质量的影响 | 第47页 |
·DNA酶切时间的选择 | 第47页 |
·引物浓度配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47-48页 |
·鲤鱼AFLP体系对青虾适用性的分析 | 第48-49页 |
全文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