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和国际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页 |
·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10-12页 |
第2章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16页 |
·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2-13页 |
·威廉·配第 | 第12页 |
·亚当·斯密 | 第12页 |
·萨伊 | 第12-13页 |
·马歇尔 | 第13页 |
·现代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3-14页 |
·舒尔茨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开拓性研究 | 第13页 |
·贝克尔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性研究 | 第13-14页 |
·人力资本管理概念的提出 | 第14页 |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 第14-16页 |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24页 |
·人事管理阶段 | 第16-17页 |
·"经济人"假设 | 第16页 |
·任务管理 | 第16-17页 |
·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阶段 | 第17-18页 |
·社会人假设 | 第17页 |
·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 | 第17-18页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 | 第18页 |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关系和贯彻"以人为本" | 第18-24页 |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 第18-20页 |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管理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 第20-24页 |
第4章 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 | 第24-27页 |
·社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源的阶段 | 第25页 |
·企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本的阶段 | 第25-26页 |
·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阶段 | 第26页 |
·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过程 | 第26-27页 |
第5章 人力资本的选择——招聘 | 第27-34页 |
·招聘中的逆向选择 | 第27-30页 |
·招聘概念 | 第27-28页 |
·招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 第28-30页 |
·人员信息甄别制度 | 第30-31页 |
·招聘过程中的信号传递 | 第31-34页 |
第6章 人力资本投资——培训 | 第34-40页 |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 第34-35页 |
·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 | 第34页 |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唯经济性 | 第34-35页 |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 | 第35-37页 |
·投资方式 | 第35页 |
·培训的投资方式 | 第35-36页 |
·成人学习的特点 | 第36-37页 |
·传统在职培训方法 | 第37-38页 |
·师带徒 | 第37页 |
·工作轮换 | 第37-38页 |
·演讲法 | 第38页 |
·案例研究法 | 第38页 |
·体验式培训 | 第38-40页 |
第7章 人力资本的激励 | 第40-49页 |
·激励的经济学分析 | 第40-43页 |
·激励的概念 | 第40-41页 |
·人力资源激励的不足 | 第41-42页 |
·关于人力资本激励的经济学分析 | 第42-43页 |
·人力资本激励方式 | 第43-46页 |
·员工持股计划 | 第43-44页 |
·管理层收购 | 第44-45页 |
·股票期权 | 第45-46页 |
·企业人力资本激励的现实选择 | 第46页 |
·实施人力资本激励的条件 | 第46-49页 |
·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途径 | 第46页 |
·员工持股计划的选择条件 | 第46-47页 |
·管理层收购的选择条件 | 第47页 |
·股票期权的选择条件 | 第47-49页 |
第8章 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在工作中的运用 | 第49-52页 |
·人力资源的输入——社会性资源变为企业性资源 | 第50页 |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 第50-51页 |
·企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本 | 第50页 |
·人力资本存量变为显示生产力 | 第50页 |
·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 | 第50-51页 |
·人力资本输出——促进企业经济增长 | 第51-52页 |
第9章 结论 | 第52-54页 |
·研究总结 | 第52-53页 |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