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校园文化概述及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 第9-18页 |
·校园文化综述 | 第9-15页 |
·校园文化的缘起与发展 | 第9-10页 |
·校园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10-12页 |
·校园文化的内容 | 第12-13页 |
·校园文化的功能和特点 | 第13-15页 |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 第15页 |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第15-18页 |
·加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践履"三个代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 | 第15-16页 |
·加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经 | 第16-17页 |
·加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 | 第17-18页 |
第2章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7页 |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分别出现轻重比例的失调 | 第18-21页 |
·重外层文化建设,轻核心文化建设 | 第18-19页 |
·重硬环境建设,轻软环境建设 | 第19页 |
·重刚性制度的构造,轻柔性氛围的营造 | 第19-20页 |
·重理念建构,轻实践创新 | 第20-21页 |
·组织文化和行为文化的顾此失彼 | 第21-23页 |
·强调形式上的统一,忽略主体之间矛盾的存在 | 第21页 |
·强调公平与竞争,忽略团队协作精神 | 第21-22页 |
·强调教学质量,忽略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更新 | 第22-23页 |
·精神文化建设的失序 | 第23-27页 |
·缺少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积淀 | 第23-25页 |
·精神方面的庸俗和自身特色的迷失 | 第25-27页 |
第3章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 第27-50页 |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建构 | 第27-33页 |
·秉承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的价值取向 | 第27-30页 |
·确立和谐发展的目标定位,即特色鲜明与统筹兼顾的目标定位 | 第30-31页 |
·建立和合相应的制度体系,即刚柔相济与法德并重的制度体系 | 第31-32页 |
·营造和美交融的校园环境,即内和外顺与软硬结合的环境文化 | 第32-33页 |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 | 第33-39页 |
·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校长的引领作用 | 第33-35页 |
·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和建设者——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35-38页 |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参与者——学生的主体作用 | 第38-39页 |
·赤峰市农村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例分析 | 第39-50页 |
·赤峰市农村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40-41页 |
·赤峰市农村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41-45页 |
·赤峰市农村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 第45-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4页 |
承担及参与的课题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