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 第8-9页 |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 第10-11页 |
·微生物对他汀类物质的转化 | 第11-12页 |
·微生物对美伐他汀的转化 | 第11页 |
·微生物对辛伐他汀的转化 | 第11-12页 |
·微生物对洛伐他汀的转化 | 第12页 |
·细胞色素P450 | 第12-14页 |
·细胞色素P450 酶系简介 | 第12-13页 |
·细胞色素P450 酶系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页 |
·细胞色素P450 催化的反应类型 | 第13页 |
·细胞色素P450 的催化循环机制 | 第13-14页 |
·细胞色素P450 酶系的应用 | 第14页 |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和内容 | 第14-16页 |
·立题背景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材料 | 第16-17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16页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试剂 | 第16-17页 |
·培养基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21页 |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洛伐他汀转化率及产物的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待测酶液的制备 | 第18页 |
·细胞色素P450 酶活力检测方法 | 第18页 |
·PCR 引物 | 第18页 |
·Amycolatopsis sp.ST2710 染色体DNA 的制备 | 第18-19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 第19页 |
·PCR 产物克隆 | 第1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19页 |
·转化大肠杆菌 | 第19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38页 |
·酶活力测定体系 | 第21-24页 |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21页 |
·缓冲体系对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测定的影响 | 第21-22页 |
·破壁方法对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测定的影响 | 第22-23页 |
·底物浓度对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测定的影响 | 第23页 |
·温度对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测定的影响 | 第23-24页 |
·pH 对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测定的影响 | 第24页 |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对洛伐他汀羟基化的影响 | 第24-30页 |
·洛伐他汀羟基化过程中P450 酶活性对转化影响 | 第24-25页 |
·洛伐他汀羟基化过程中温度对P450 酶活性及转化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洛伐他汀羟基化过程中底物浓度对P450 酶活性及转化率的影响 | 第26页 |
·洛伐他汀羟基化过程中pH 度对P450 酶活性及转化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洛伐他汀羟基化过程中不同离子对P450 酶活性及转化率的影响 | 第27-29页 |
·洛伐他汀羟基化过程中溶氧对P450 酶活性及转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Amycolatosis CGMCC No1149 P450 酶部分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0-36页 |
·根据保守区序列克隆P450 基因部分序列 | 第30-31页 |
·克隆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1页 |
·所得序列的遗传密码分析 | 第31-32页 |
·所得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32-3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36-38页 |
·主要结论 | 第36-37页 |
·展望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