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 第10-11页 |
·壳聚糖的来源及结构 | 第10页 |
·壳聚糖的性质 | 第10-11页 |
·壳聚糖的应用 | 第11-13页 |
·止血药的药理研究 | 第13-16页 |
·血液凝固机制 | 第13-14页 |
·凝血指标测定的意义 | 第14-15页 |
·血小板功能实验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止血材料的研究 | 第16-17页 |
·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的研究 | 第17页 |
·课题意义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不同种类壳聚糖性质的研究 | 第21-29页 |
·引言 | 第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原料 | 第21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外观观察 | 第22页 |
·脱乙酰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23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酸不容物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外观观察 | 第24-25页 |
·脱乙酰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26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壳聚糖止血活性的研究及其止血效果 | 第29-38页 |
·引言 | 第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原料 | 第29页 |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动态凝血实验 | 第30-31页 |
·体外凝血时间的测定 | 第31页 |
·血浆复钙凝血时间的测定 | 第31-32页 |
·脱毛剂的配制 | 第32页 |
·壳聚糖-明胶膜的制备 | 第32页 |
·体表止血实验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动态凝血实验 | 第32-34页 |
·体外凝血时间的测定 | 第34-35页 |
·血浆复钙凝血时间的测定 | 第35页 |
·体表止血实验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壳聚糖止血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38-48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原料 | 第38-39页 |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壳聚糖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 | 第40页 |
·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 | 第40页 |
·血浆凝血酶时间的测定 | 第40页 |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测定 | 第40-41页 |
·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的制备 | 第41页 |
·洗涤血小板的制备 | 第41页 |
·壳聚糖溶液对人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第41页 |
·壳聚糖溶液对低剂量ADP 诱导的人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ADP 途径的封闭 | 第42页 |
·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P-选择素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血栓烷B_2 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壳聚糖溶液对APTT 的影响 | 第43页 |
·壳聚糖溶液对PT 的影响 | 第43-44页 |
·壳聚糖溶液对TT 的影响 | 第44页 |
·壳聚糖溶液对ELT 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对人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对ADP 诱导人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第46页 |
·封闭ADP 途径 | 第46页 |
·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对血小板活性物质释放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