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40页 |
| ·“红花洗药”应用概况 | 第10页 |
| ·中药外治急性软组织损伤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 ·中药外治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 第11-17页 |
| ·常用治疗方法与剂型 | 第17-18页 |
| ·中药喷雾剂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治疗呼吸系统的中药喷雾剂 | 第18页 |
| ·全身作用的中药喷雾剂 | 第18-19页 |
| ·治疗局部的中药喷雾剂 | 第19-20页 |
| ·“消淤止痛喷雾剂”组方中单味中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相关研究概况 | 第20-38页 |
| ·红花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 ·白芷研究概况 | 第23-26页 |
| ·木鳖子研究概况 | 第26-27页 |
| ·威灵仙研究概况 | 第27-29页 |
| ·伸筋草研究概况 | 第29-31页 |
| ·当归研究概况 | 第31-32页 |
| ·没药研究概况 | 第32-34页 |
| ·乳香研究概况 | 第34-35页 |
| ·川芎研究概况 | 第35-36页 |
| ·花椒研究概况 | 第36-37页 |
| ·木瓜研究概况 | 第37-38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38-40页 |
| 第二章 “消淤止痛喷雾剂”不同提取工艺的化学和药效比较研究 | 第40-5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样品制备 | 第40-41页 |
| ·实验药材 | 第40-41页 |
| ·制备工艺 | 第41页 |
| ·不同提取工艺的化学成分比较 | 第41-50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 ·两种样品镇痛作用比较 | 第50-52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 ·两种样品抗炎作用比较 | 第52-54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52-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结论 | 第54-55页 |
| 第三章 新药“消淤止痛喷雾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 第55-68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正交实验法“消淤止痛喷雾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55-59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 ·验证实验 | 第59页 |
| ·“消淤止痛喷雾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59-67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59-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页 |
| ·本章结论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消淤止痛喷雾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68-7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消淤止痛喷雾剂”的稳定性及有效期预测 | 第68-72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68页 |
| ·实验方法 | 第68-7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2页 |
| ·加速实验考察“消淤止痛喷雾剂”的稳定性 | 第72-75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72-73页 |
| ·实验方法 | 第7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5页 |
| ·本章结论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消淤止痛喷雾剂”的药效研究 | 第76-83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消淤止痛喷雾剂”镇痛作用 | 第76-79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76-77页 |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8-79页 |
| ·“消淤止痛喷雾剂”抗炎作用 | 第79-82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79-80页 |
|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1-82页 |
| ·本章结论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消淤止痛喷雾剂”皮肤用药安全性实验研究 | 第83-90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83-84页 |
| ·实验仪器 | 第83页 |
| ·实验材料 | 第83页 |
| ·实验动物 | 第83-84页 |
| ·实验方法 | 第84-86页 |
| ·皮肤急性毒性实验 | 第84页 |
| ·皮肤刺激性实验 | 第84-85页 |
| ·皮肤过敏实验 | 第85-86页 |
| ·实验结果 | 第86-89页 |
|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第86-88页 |
| ·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 | 第88页 |
| ·皮肤过敏实验结果 | 第88-89页 |
| ·本章结论 | 第89-90页 |
| 第七章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抑制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 | 第90-101页 |
| ·引言 | 第90页 |
| ·实验材料 | 第90-91页 |
| ·实验试剂 | 第90-91页 |
| ·实验动物 | 第91页 |
| ·原代皮质皮层神经元(PCCN)培养 | 第91页 |
| ·实验方法 | 第91-93页 |
| ·HSYA 对缺氧PCCN 神经元细胞的作用 | 第91-92页 |
| ·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实验 | 第92-93页 |
| ·实验结果 | 第93-95页 |
| ·讨论 | 第95-101页 |
| 第八章 “红花洗药”质量标准研究 | 第101-110页 |
| ·引言 | 第101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101-102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2-109页 |
| ·薄层色谱法 | 第102-10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4页 |
| ·高效液相法 | 第104-10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9页 |
| ·本章结论 | 第109-110页 |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5页 |
|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5-126页 |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