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压电性 | 第8-9页 |
·晶体的压电性 | 第8页 |
·压电材料 | 第8-9页 |
·压电陶瓷 | 第9页 |
·无铅压电陶瓷 | 第9-17页 |
·概述 | 第9-10页 |
·无铅压电陶瓷的分类、特点及进展 | 第10-17页 |
·对无铅压电陶瓷体系的选取 | 第17-18页 |
·无铅压电体系的比较 | 第17-18页 |
·铌酸钡钠(Ba_2NaNb_5O_(15)) | 第18页 |
·钨青铜结构无铅压电陶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 | 第21-26页 |
·实验原料及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陶瓷样品制备 | 第23页 |
·纯铌酸钡钠(Ba_2NaNb_5O_(15))原料的制备 | 第23页 |
·纯铌酸钡钠(Ba_2NaNb_5O_(15))陶瓷试样的制备 | 第23页 |
·掺杂氧化铜(CuO)和氧化铋(Bi_2O_3)纯铌酸钡钠试样的制备 | 第23页 |
·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23-26页 |
·体积密度 | 第23-24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4页 |
·差热(DTA)与热重(Tg)分析 | 第24页 |
·介电性能 | 第24-25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页 |
·居里温度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纯铌酸钡钠的研究 | 第26-34页 |
·球磨介质的选择 | 第26-27页 |
·在950℃合成Ba_2NaNb_5O_(15)不同保温时间的比较 | 第27-29页 |
·物相分析 | 第27-28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28-29页 |
·Ba_2NaNb_5O_(15)不同烧结温度的比较 | 第29-30页 |
·过量碳酸钠(Na_2CO_3)对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形貌分析 | 第30-31页 |
·XRD物相分析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氧化铜掺杂的铌酸钡钠的研究 | 第34-48页 |
·氧化铜掺杂后的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掺杂量的选取 | 第35-37页 |
·物相分析 | 第36-37页 |
·形貌分析 | 第37页 |
·体积密度 | 第37-38页 |
·形貌分析 | 第38-40页 |
·介电常数 | 第40-41页 |
·电阻率 | 第41-42页 |
·居里温度 | 第42-43页 |
·极化条件对压电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极化条件的讨论 | 第43-46页 |
·最优极化条件的选取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氧化铋掺杂的铌酸钡钠陶瓷研究 | 第48-56页 |
·物相分析 | 第48-50页 |
·烧结温度变化时的相组成 | 第48-49页 |
·Bi_2O_3含量变化时的相组成 | 第49-50页 |
·形貌分析 | 第50-52页 |
·体积密度 | 第52页 |
·电阻率 | 第52-53页 |
·压电性能 | 第53-54页 |
·CuO与Bi_2O_3掺杂的比较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