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论文

试析战后三次美国对华“总统特使外交”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1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0-11页
第一章 美国“总统特使外交”概述第11-20页
 第一节 特使和特使外交第11-17页
  一、特使第11-14页
  二、特使外交第14-17页
 第二节 美国“总统特使外交”概述第17-20页
  一、美国“总统特使外交”产生的法律基础第17-18页
  二、“总统特使外交”产生的实践基础第18-20页
第二章 1945 年马歇尔将军的对华“总统特使外交”第20-30页
 第一节 马歇尔使华的背景第20-21页
 第二节 人选的确定第21-23页
  一、点将马歇尔第21-22页
  二、工作方针的确立第22-23页
 第三节 在华调处国共冲突第23-27页
  一、调处的第一个阶段第23-25页
  二、调处的第二个阶段第25-26页
  三、调处的第三个阶段第26-27页
 第四节 小结第27-30页
第三章 1971 年基辛格博士的对华“总统特使外交”第30-39页
 第一节 访华背景第30-32页
  一、中国国内情况的变化第30-31页
  二、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第31页
  三、中苏关系的恶化给中国带来了现实的威胁第31-32页
 第二节 中美走向缓和第32-36页
  一、直接接触前的准备第32-33页
  二、中美的直接接触第33-36页
  三、基辛格秘密访华第36页
 第三节 小结第36-39页
第四章 1989 年斯考克罗夫特将军的对华“总统特使外交”第39-46页
 第一节 访华背景第39-40页
  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第39页
  二、国内小气候的变化第39-40页
 第二节 斯考克罗夫特两次来华第40-45页
  一、来华前的中美交锋第40-41页
  二、人选的确定第41-42页
  三、第一次秘密来华第42-43页
  四、第二次公开来华第43-45页
 第三节 小结第45-46页
结论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书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布什第二任期内美国公共外交的调整
下一篇: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