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导言 | 第7-11页 |
| 一、无因性理论的形成及典型表现 | 第11-25页 |
| (一) 无因性理论的形成 | 第11-16页 |
| 1 、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历史考察 | 第11-13页 |
| 2 、无因性理论形成的技术考察 | 第13-15页 |
| 3 、无因性的内涵分析 | 第15-16页 |
| (二) 无因性理论的典型表现 | 第16-25页 |
| 1、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 第16-19页 |
| 2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 第19-23页 |
| 3 、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无因性 | 第23-25页 |
| 二、无因性理论下当事人的利益考量 | 第25-41页 |
| (一) 无因性理论下当事人的利益考量 | 第25-28页 |
| 1、关于利益考量论 | 第25-26页 |
| 2、无因性理论下的利益考量 | 第26-28页 |
| (二)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下当事人的利益考量 | 第28-33页 |
| 1、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基本理论 | 第28-29页 |
| 2、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下当事人的利益考量 | 第29-33页 |
| (三) 票据行为无因性理论下的利益考量 | 第33-37页 |
| (四) 代理权授予行为无因性理论下的利益考量 | 第37-41页 |
| 三、无因性理论下受损方利益的救济 | 第41-50页 |
| (一) 不当得利制度对无因性理论下受损方利益的有效救济 | 第41-45页 |
| (二) 无因性相对化理论对原物权所有人利益的救济 | 第45-46页 |
| (三) 直接当事人之间抗辩权对出票人利益的救济 | 第46-47页 |
| (四) 代理权授予行为的限制运用对被代理人利益的救济 | 第47-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