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起源及立法确立 | 第11-17页 |
一、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在司法判例中的萌芽 | 第11-13页 |
(一) Millerv.Taylor 案和Donaldsonv.Beckett 案 | 第11-13页 |
(二) Bakerv.Selden 案 | 第13页 |
二、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首次表述 | 第13-14页 |
三、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在著作权立法中的确立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解读 | 第17-31页 |
一、二分法中“思想”与“表达”的内涵 | 第17-20页 |
(一) 思想的含义解析 | 第17-19页 |
(二) 表达的内涵界定 | 第19-20页 |
二、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合理性分析 | 第20-29页 |
(一) 思想不受保护的原因探寻 | 第20-26页 |
(二) 表达受保护的缘由分析 | 第26-29页 |
三、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价值 | 第29-31页 |
(一) 划定著作权保护的界限 | 第29页 |
(二) 激励作者的创作热情 | 第29-30页 |
(三) 促进知识的正常生产和流通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缺陷 | 第31-37页 |
一、语义解释的困境 | 第31-33页 |
二、思想与表达的界限难以区分 | 第33-34页 |
三、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与其他理论功能重合 | 第34-35页 |
四、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适用的局限性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实践应用 | 第37-45页 |
一、独创性理论的引入 | 第37-39页 |
二、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测试方法 | 第39-41页 |
三、思想与表达二分理论的例外 | 第41-45页 |
(一) 合并原则 | 第41-43页 |
(二) 场景原则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