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植物数量性状位点(QTL)的遗传定位 | 第12-17页 |
·植物数量性状的研究历史 | 第12-13页 |
·植物QTL在基因组上的遗传定位 | 第13-15页 |
·植物QTL研究的新动向 | 第15-17页 |
·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的变异 | 第17-20页 |
·一些重要油料作物种子油份的含量与特征 | 第17页 |
·种子油脂的合成与积累 | 第17-19页 |
·种子油脂与其它贮存物的相互关系 | 第19-20页 |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相关遗传位点的研究情况 | 第20-22页 |
·对个别位点的遗传改良操作 | 第20-21页 |
·全基因组水平分析种子含油量相关基因的定位或表达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8页 |
·甘蓝型油菜TN遗传群体的种植与考察 | 第24-27页 |
·TN遗传群体的构成 | 第24页 |
·田间试验与含油量考察 | 第24-26页 |
·TN遗传群体在各个独立试验中种子发育期的记录和相应气象条件的获得 | 第26-27页 |
·甘蓝型油菜SG遗传群体的种植与考察 | 第27-28页 |
·SG遗传群体的来源 | 第27页 |
·田间试验与含油量考察 | 第27-28页 |
·田间试验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各独立试验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8页 |
·"主花序沿成熟过程自下而上分节段收获"试验中基因型差异与表型变异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分子标记定位,加密基于TN DH群体的遗传图谱 | 第29-32页 |
·在TN遗传图谱上定位芸苔属公共资源中的SSR标记 | 第29页 |
·在TN遗传图谱上定位种子油脂代谢相关基因的STS标记 | 第29-30页 |
·新标记在TN遗传图谱上的定位与新遗传图谱的绘制 | 第30页 |
·TN遗传图谱与拟南芥基因组的同源比对 | 第30-32页 |
·检测各个独立试验中与种子含油量变异相关的遗传位点 | 第32-33页 |
·各个独立试验中种子含油量变异相关的QTL定位 | 第32页 |
·各个独立试验中种子含油量变异相关的上位性互作位点分析 | 第32-33页 |
·整合TN遗传群体在不同试验中检测到的重叠的QTL区间 | 第33-34页 |
·将其它遗传群体中定位的种子含油量相关的QTL映射至TN遗传图谱上 | 第34-36页 |
·在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和育种中间材料中进行种子含油量相关遗传位点的关联分析 | 第36-38页 |
·关联分析中考察的品系材料 | 第36页 |
·田间试验,调查品系材料的种子含油量变异 | 第36页 |
·表型变异与标记基因型的关联分析 | 第36-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85页 |
·甘蓝型油菜TN遗传群体内种子含油量的变异 | 第38-40页 |
·TN遗传群体的两个亲本株系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含油量 | 第38-39页 |
·各独立试验中TN遗传群体内的种子含油量变异 | 第39-40页 |
·对TN遗传群体种子含油量变异的方差分析 | 第40页 |
·甘蓝型油菜SG遗传群体内种子含油量的变异 | 第40-42页 |
·SG遗传群体两亲本株系的种子含油量 | 第40-41页 |
·各独立试验中SG遗传群体内的种子含油量变异 | 第41页 |
·对SG遗传群体种子含油量变异的方差分析 | 第41-42页 |
·"主花序沿成熟过程自下而上分节段收获"试验中种子含油量的变异 | 第42-44页 |
·在主花序各节段上,TN遗传群体内种子含油量变异的分布 | 第42-43页 |
·在相邻节段间,TN遗传群体各株系的种子含油量的变异形式 | 第43-44页 |
·增加分子标记后的新版本TN遗传图谱 | 第44-45页 |
·TN遗传群体在各个独立试验中与种子含油量相关的遗传位点 | 第45-52页 |
·各独立试验中检测到的种子含油量相关QTL | 第45-48页 |
·各独立试验中检测到的种子含油量相关互作位点 | 第48-51页 |
·"主花序沿成熟过程自下而上分节段收获"试验中与相邻节段间表型变异类型相关的遗传位点 | 第51-52页 |
·TN遗传群体在不同试验中重叠的QTL区间的整合 | 第52-56页 |
·TN遗传群体元QTL(Meta-QTL)的环境特异性 | 第56-60页 |
·TN遗传群体在各独立试验中的种子发育期与经历的环境条件 | 第56-58页 |
·TN遗传群体中元QTL的环境特异性 | 第58-60页 |
·不同遗传群体间QTL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60-81页 |
·已发表的其它三个遗传群体中种子含油量相关QTL的基本情况 | 第60-61页 |
·其它遗传群体的QTL映射到TN遗传图谱上的位置 | 第61-80页 |
·TN遗传群体与其它遗传群体QTL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80-81页 |
·通过关联分析定位的种子含油量相关遗传位点及其与遗传群体中QTL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81-85页 |
·用于关联分析的品系材料中种子含油量的变异 | 第81-82页 |
·与品系材料中种子含油量变异相关的遗传位点 | 第82-84页 |
·关联位点对应在TN图谱上的定位以及与QTL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84-85页 |
4 讨论 | 第85-93页 |
·以不同环境条件的多重试验来提高QTL的检出数目 | 第85-86页 |
·QTL效应大小的相对性 | 第86-88页 |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QTL的候选基因 | 第88-90页 |
·QTL整合分析与数量性状变异的全面认识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附录 | 第100-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页 |
研究生阶段参与发表的、以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2-143页 |
研究生阶段参与发表的学术会议摘要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