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6页 |
1.1 半纤维素与木聚糖 | 第16页 |
1.1.1 半纤维素概述 | 第16页 |
1.1.2 木聚糖概述 | 第16页 |
1.2 低聚木糖 | 第16-18页 |
1.2.1 低聚木糖的特性 | 第16-17页 |
1.2.2 低聚木糖的优势 | 第17页 |
1.2.3 低聚木糖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2.4 酶法制备低聚木糖 | 第18页 |
1.3 木聚糖酶概述 | 第18-21页 |
1.3.1 木聚糖酶的结构 | 第18-19页 |
1.3.2 GH10和GH11 木聚糖酶 | 第19-20页 |
1.3.3 木聚糖酶的异源表达 | 第20页 |
1.3.4 木聚糖酶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木聚糖降解酶系 | 第21-24页 |
1.4.1 乙酰木聚糖酯酶 | 第21-23页 |
1.4.2 乙酰木聚糖酯酶与木聚糖酶的协同作用 | 第23-24页 |
1.5 碳水化合物结合域 | 第24页 |
1.6 糖基化 | 第24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来源于嗜热蓝状菌(T.leycettanus JCM12802)的乙酰木聚糖酯酶的克隆和表达 | 第26-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1.3 商业酶、试剂盒及生化试剂 | 第26-27页 |
2.1.4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8页 |
2.2.1 评估嗜热蓝状菌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12802 产乙酰木聚糖酯酶的能力 | 第27页 |
2.2.2 提取基因组及获得c DNA | 第27-29页 |
2.2.3 获得全长基因 | 第29-30页 |
2.2.4 获得截短基因 | 第30-31页 |
2.2.5 表达载体pPIC9γ–axe+cbm1和pPIC9γ–axe的构建 | 第31-32页 |
2.2.6 基因axe+cbm1、axe的表达 | 第32-34页 |
2.2.7 重组乙酰木聚糖酯酶AXE+CBM1和AXE的纯化 | 第34-35页 |
2.2.8 绘制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 第35页 |
2.2.9 乙酰木聚糖酯酶AXE+CBM1和AXE的酶学性质比较 | 第35-37页 |
2.2.10 AXE+CBM1、AXE与商业酶NPXYN11 的协同作用降解去淀粉小麦麸皮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2.3.1 AXE+CBM1中C端 CBM1 序列的确定和分析 | 第38页 |
2.3.2 AXE+CBM1和AXE的酵母表达和纯化 | 第38-39页 |
2.3.3 乙酰木聚糖酯酶的标准曲线 | 第39-40页 |
2.3.4 AXE+CBM1和AXE的酶学性质比较 | 第40-42页 |
2.3.5 AXE+CBM1、AXE与商业酶NPXYN11 的协同作用降解去淀粉麸皮 | 第42页 |
2.4 讨论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来源于Neocallimastix patriciarum的木聚糖酶的CBM1 改造及与乙酰木聚糖酯酶的协同反应研究 | 第44-5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1.1 实验菌株和质粒 | 第44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3.1.3 商业酶、试剂盒和生化试剂 | 第44页 |
3.1.4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9页 |
3.2.1 获取木聚糖酶基因npxyn | 第44-45页 |
3.2.2 获取纤维素结合区段基因cbm | 第45-46页 |
3.2.3 获取木聚糖酶基因npxyn11+cbm | 第46页 |
3.2.4 表达载体pPIC9γ–npxyn11+cbm1和pPIC9γ–npxyn11 的构建 | 第46页 |
3.2.5 基因npxyn11+cbm1、npxyn11 的表达 | 第46页 |
3.2.6 重组NPXYN11+CBM1和NPXYN11 的表达及纯化 | 第46页 |
3.2.7 绘制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 第46页 |
3.2.8 木聚糖酶NPXYN11+CBM1和NPXYN11 的酶学性质比较 | 第46-48页 |
3.2.9 乙酰木聚糖酯酶与木聚糖酶协同作用降解麸皮 | 第48-49页 |
3.2.10 乙酰木聚糖酯酶与木聚糖酶协同作用降解麸皮的产物分析 | 第4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3.3.1 NPXYN11+CBM1中C端 CBM1 序列分析 | 第49页 |
3.3.2 NPXYN11+CBM1和NPXYN11 的酵母表达和纯化 | 第49-50页 |
3.3.3 木聚糖酶的标准曲线 | 第50-51页 |
3.3.4 NPXYN11+CBM1和NPXYN11 的酶学性质比较 | 第51-53页 |
3.3.5 乙酰木聚糖酯酶与木聚糖酶协同作用降解麸皮 | 第53-55页 |
3.3.6 乙酰木聚糖酯酶与木聚糖酶协同作用降解麸皮的产物分析 | 第55页 |
3.4 讨论 | 第55-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糖基化位点N135 对超级耐热木聚糖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7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4.1.1 实验菌株和质粒 | 第58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4.1.3 商业酶、试剂盒和生化试剂 | 第58页 |
4.1.4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第5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8-64页 |
4.2.1 获取木聚糖酶基因evxyn | 第58-59页 |
4.2.2 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evxyn11 的构建 | 第59-60页 |
4.2.3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evxyn11 的构建 | 第60页 |
4.2.4 获取N135 位点的饱和突变体 | 第60-61页 |
4.2.5 基因evxyn11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61页 |
4.2.6 基因evxyn11及N135 位点饱和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61页 |
4.2.7 重组BL21-pET-22b-evxyn11 的表达及纯化 | 第61-62页 |
4.2.8 重组GS115-pPIC9K-evxyn11 的表达及纯化 | 第62页 |
4.2.9 重组N135 位点饱和突变体的表达及纯化 | 第62-63页 |
4.2.10 绘制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 第63页 |
4.2.11 木聚糖酶BL21-pET-22b-evxyn11、GS115-pPIC9K-evxyn11及N135 位点饱和突变体的酶学性质比较 | 第63页 |
4.2.12 木聚糖酶N135T突变体与野生酶、NPXYN11 降解木浆废液的比 | 第63-64页 |
4.2.13 木聚糖酶N135T突变体与野生酶、NPXYN11 降解木浆废液的产物分析 | 第6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4.3.1 EVXYN11 的蛋白序列分析 | 第64-65页 |
4.3.2 EVXYN11 的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和纯化 | 第65-66页 |
4.3.3 EVXYN11的N135 位饱和突变体表达和纯化 | 第66页 |
4.3.4 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的野生酶及其突变体的酶活性质比较 | 第66-70页 |
4.3.5 木聚糖酶N135T突变体与野生酶、NPXYN11 降解木浆废液的比较 | 第70-71页 |
4.3.6 木聚糖酶N135T突变体与野生酶、NPXYN11 降解木浆废液的产物分析. | 第71页 |
4.4 讨论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