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1-2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3、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1、理论工具 | 第18-19页 |
2、方法工具 | 第19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五)创新和不足 | 第20-22页 |
1、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2、本论文的不足 | 第20-22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一)自贸区的内涵 | 第22-23页 |
(二)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 第23页 |
(三)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的概念 | 第23-24页 |
三、河南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24-33页 |
(一)河南自贸区基本情况概述 | 第24-25页 |
(二)河南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举措 | 第25-33页 |
1、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 第26页 |
2、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 第26-27页 |
3、探索准入便利制度 | 第27-29页 |
4、强化综合政务服务 | 第29-31页 |
5、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 第31-33页 |
四、河南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 | 第33-40页 |
(一)政府管理理念层面 | 第33-34页 |
1、改革推进受部门协调的约束 | 第33-34页 |
2、政务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 第34页 |
(二)政府治理惯性层面 | 第34-36页 |
1、政府审批权限较为分散 | 第34-35页 |
2、税务便利化实施范围较小 | 第35页 |
3、负面清单缺乏配套机制 | 第35-36页 |
4、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制度不完善 | 第36页 |
(三)制度实施成本层面 | 第36-37页 |
1、联合反垄断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 第36-37页 |
2、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尚不成熟 | 第37页 |
(四)制度诞生背景层面 | 第37-40页 |
1、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38页 |
2、社会参与体系不健全 | 第38-40页 |
五、国内外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的经验借鉴 | 第40-45页 |
(一)国外自贸区管理体制优化的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1、整合自贸区管理机构 | 第40-41页 |
2、创新综合管理方式 | 第41页 |
3、创新贸易监管模式 | 第41-42页 |
(二)国内自贸区管理体制优化的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1、优化用人机制 | 第42页 |
2、变革管理方式 | 第42-43页 |
3、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 第43-44页 |
4、构建多方参与新体系 | 第44-45页 |
六、河南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的对策思考 | 第45-51页 |
(一)转变管理理念,营造创新环境 | 第45-46页 |
1、优化组织管理方式 | 第45页 |
2、完善激励和容错机制 | 第45-46页 |
(二)克服治理惯性,优化管理流程 | 第46-48页 |
1、整合审批权限和流程 | 第46页 |
2、推进税务便利化改革 | 第46-47页 |
3、加强落实负面清单制度 | 第47页 |
4、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 第47-48页 |
(三)增加政府投入,完善监管机制 | 第48-49页 |
1、建立联合反垄断工作机制 | 第48页 |
2、完善社会信用监管和共享体系 | 第48-49页 |
(四)破除体制障碍,推动多方参与 | 第49-51页 |
1、完善行业监管机制 | 第49页 |
2、健全社会参与体系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