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剪纸、刻纸论文

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以鄂州雕花剪纸为例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2-13页
    二、相关研究述评第13-21页
        (一)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第13-16页
            1.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第14-15页
            2.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第15-16页
        (二)关于雕花剪纸的研究梳理第16-20页
            1.历史溯源研究第16-17页
            2.文化传承研究第17-19页
            3.艺术形式与功能研究第19-20页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第20-21页
    三、研究意义第21-22页
        (一)现实意义第21页
        (二)学术意义第21-22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一)研究内容第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3页
    五、田野点与经历第23-27页
        (一)田野点介绍第23-25页
            1.地理环境与生活习俗第23-24页
            2.花样窝子分布概况第24-25页
        (二)进入田野第25-27页
第二章 鄂州雕花剪纸文化传承的构成要素第27-48页
    一、历史与地域特点第27-32页
    二、传承主体第32-38页
        (一)官方传承人第32-37页
        (二)民间传承人第37-38页
    三、自然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第38-42页
        (一)自然空间:荆楚文化土壤第38-39页
        (二)社会文化空间:民间红白喜事活动第39-42页
            1.在岁时节令中的使用第40-41页
            2.作为民间文化活动中的经济商品第41-42页
    四、传承内容第42-46页
        (一)剪纸技艺第42-44页
        (二)剪纸主题第44-46页
    五、传承方式第46-48页
        (一)传统传承方式第46-47页
        (二)现代传承方式第47-48页
第三章 鄂州雕花剪纸传承方式中的教育功能第48-74页
    一、民间传承及其教育功能第48-55页
        (一)民间传承第48-52页
            1.民间传承的过程第48-51页
            2.民间传承的特征第51-52页
        (二)加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第52-53页
        (三)传承本土文化生活第53-55页
    二、学校传承及其教育功能第55-59页
        (一)学校教育传承第55-58页
            1.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第55-57页
            2.学校教育传承的特征第57-58页
        (二)文化再生功能第58-59页
    三、场馆传承及其教育功能第59-64页
        (一)场馆传承第59-63页
            1.场馆传承的载体与路径第60-62页
            2.场馆传承的特征第62-63页
        (二)陶冶艺术情操及美感教育功能第63-64页
    四、数字化传承及其教育功能第64-68页
        (一)数字化传承第64-66页
            1.数字化传承的过程第64-66页
            2.数字化传承的特征第66页
        (二)社会教育功能第66-68页
    五、文化产业传承及其传承意义第68-74页
        (一)文化产业传承第68-72页
            1.文化产业传承的过程第68-70页
            2.文化产业传承的特征第70-72页
        (二)文化产业传承意义第72-74页
第四章 鄂州雕花剪纸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思考第74-83页
    一、对文化传承的解析第74-78页
        (一)文化传承是一种教育适应的过程第74-76页
        (二)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选择的过程第76-77页
        (三)利用本土教育资源传承剪纸文化第77-78页
    二、鄂州雕花剪纸文化发展的新思路第78-83页
        (一)促进传承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78-81页
        (二)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保护第81-83页
结语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92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的主要研究成果第92-93页
附录B:田野调查访谈照片第93-97页
附录C:访谈提纲第97-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子空间凝聚的软组织形变仿真方法研究
下一篇:四环素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性能优化及产物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