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四环素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性能优化及产物毒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抗生素第10-17页
        1.1.1 抗生素和四环素第10-11页
        1.1.2 抗生素的滥用及残留情况第11-14页
        1.1.3 抗生素的残留的危害第14-15页
            1.1.3.1 细菌耐药性及耐药性基因第14页
            1.1.3.2 生态毒性第14-15页
            1.1.3.3 人体健康副作用第15页
        1.1.4 抗生素残留处理方法第15-17页
    1.2 微生物筛选与鉴定方法第17-18页
    1.3 抗生素细胞毒性研究方法第18-21页
        1.3.1 MTT法第18-19页
        1.3.2 血球计数法第19页
        1.3.3 MTS法第19页
        1.3.4 Annexin V-EGFP/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第19-20页
        1.3.5 细胞周期试剂盒分析细胞周期第20-21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第21-23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21-22页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四环素降解菌的筛选、驯化及鉴定第23-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6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1.2 培养基第24页
        2.1.3 溶液配制第24-25页
            2.1.3.1 四环素母液第24页
            2.1.3.2 TE缓冲液第24-25页
            2.1.3.3 菌种基因提取液配制第25页
        2.1.4 土壤来源第25页
        2.1.5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2.1 四环素降解菌种的选育第26-27页
            2.2.1.1 土壤采集第26页
            2.2.1.2 富集培养第26页
            2.2.1.3 驯化第26-27页
            2.2.1.4 分离纯化第27页
        2.2.2 降解率的测定及菌种确认第27-28页
        2.2.3 降解菌种的鉴定第28-30页
            2.2.3.1 菌株形态学实验第28页
            2.2.3.2 16SrRNA的鉴定第28-30页
        2.2.4 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2.3.0 四环素标准曲线第31页
        2.3.1 四环素降解菌的筛选第31-34页
        2.3.2 菌种鉴定第34-40页
            2.3.2.1 菌株形态学实验第34页
            2.3.2.2 16SrRNA鉴定第34-40页
        2.3.3 菌种生长曲线绘制第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四环素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的优化第42-55页
    3.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3.1.1 实验试剂第42页
        3.1.2 培养基第42-43页
        3.1.3 四环素母液第43页
        3.1.4 实验仪器第43页
        3.1.5 菌种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2.1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44页
            3.2.1.1 培养基C源的优化第44页
            3.2.1.2 培养基N源的优化第44页
            3.2.1.3 培养基微量元素的优化第44页
        3.2.2 降解条件的优化第44-46页
            3.2.2.1 降解时间的影响第44-45页
            3.2.2.2 降解初始pH的影响第45页
            3.2.2.3 降解温度的影响第45页
            3.2.2.4 降解时恒温摇床转速的影响第45页
            3.2.2.5 接种量的影响第45页
            3.2.2.6 四环素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5-46页
        3.2.3 优化后降解效果试验第46页
    3.3 实验结果第46-53页
        3.3.1 培养条件优化第46-48页
            3.3.1.1 培养基C源的优化第46-47页
            3.3.1.2 培养基N源的优化第47页
            3.3.1.3 培养基微量元素的优化第47-48页
        3.3.2 降解条件优化第48-52页
            3.3.2.1 降解初始pH的影响第49-50页
            3.3.2.2 降解温度的影响第50页
            3.3.2.3 降解时恒温摇床转速的影响第50-51页
            3.3.2.4 接种量的影响第51-52页
            3.3.2.5 四环素初始浓度的影响第52页
        3.3.3 降解效果最优试验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四环素降解前后的细胞毒性研究第55-66页
    4.1 实验材料第55-57页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5-56页
        4.1.2 实验仪器设备第56页
        4.1.3 供体细胞第56页
        4.1.4 细胞培养基第56页
        4.1.5 溶液配制第56-57页
            4.1.5.1 PBS溶液第56-57页
            4.1.5.2 MTT溶液第57页
    4.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4.2.1 细胞培养第57-58页
            4.2.1.1 复苏第57页
            4.2.1.2 传代培养第57页
            4.2.1.3 加药培养第57-58页
        4.2.2 细胞毒性MTT法分析第58页
        4.2.3 Annexin V-EGFP/PI双染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第58-59页
        4.2.4 细胞周期分析第59页
    4.3 实验结果第59-65页
        4.3.1 细胞毒性MTT法分析第59-61页
        4.3.2 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第61-63页
        4.3.3 细胞周期试验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总结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以鄂州雕花剪纸为例
下一篇:土家织锦纹样与织造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