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莫里斯·多布生平与他的理论环境 | 第10-14页 |
1. 危机与经济学的普遍反思 | 第10-13页 |
2. 时代变幻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史研究 | 第13-14页 |
3. 晚年在经济方法史中的独立思索 | 第14页 |
第二节 国外的多布研究 | 第14-18页 |
第三节 国内对多布的研究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危机浪潮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多布早期研究中的理论酝酿与论战 | 第20-32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英国的最初诠释 | 第20-24页 |
1. 多布的经济学研究与英国共产党传统 | 第21-22页 |
2. 在主流经济学环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旨趣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时代喧嚣中的四种危机理论与三种诠释 | 第24-27页 |
1. 传统的危机诠释及其瓦解 | 第24-25页 |
2. 法兰克福学派的诠释 | 第25-26页 |
3. 不同危机学说的争论与凯恩斯诠释的突起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与计划经济 | 第27-32页 |
1. 凯恩斯主义的“底色” | 第28-30页 |
2. 对多布批判的评价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转向经济史视域中的“观念单元”——反思中的多布中期研究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多布的历史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 第32-34页 |
1. 多布的历史理论支援背景 | 第32-33页 |
2. 多布的过渡理论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作为“观念单元”的计划与市场 | 第34-36页 |
1. 在经济发展的维度下的模型 | 第34-35页 |
2. 计划与市场的多元化存在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对技术因素的关注与对苏联体系的反思 | 第36-40页 |
1. 在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维度中的机器化生产 | 第36-37页 |
2. 多布对于投资-技术模式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分析 | 第37-38页 |
3. 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反思与对技术因素的现实效应考察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经济学说史视域中的“观念行动”——通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建的多布晚期 | 第40-49页 |
第一节 转形问题与价值理论:“供求范式”的重建 | 第40-43页 |
1. 转形问题与马克思 | 第40-42页 |
2. 萨米尔森的“迂回论”——来自主流的诘难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多布与斯拉法体系:“剩余方法”的重建 | 第43-46页 |
1. 斯拉法对转形问题的解决——自李嘉图而来 | 第43-45页 |
2. 斯拉法方法的意义与实际影响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探源经济方法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重建 | 第46-49页 |
结语: 多布的理论研究的影响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1. 参考书目 | 第54-55页 |
2. 参考论文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