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气体燃料内燃机论文--理论论文

基于全工况特性的气体机余热回收联产系统探索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字母注释表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余热回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热发电循环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热制冷循环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冷电联产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冷电联产系统全工况仿真建模第19-39页
    2.1 热发电循环全工况特性的工质选择模型构建第19-29页
        2.1.1 热发电循环工质选择模型的整体思路第19-20页
        2.1.2 热发电循环系统的设计模型第20-24页
        2.1.3 热发电循环变工况仿真模型的构建第24-26页
        2.1.4 热发电循环热经济性模型的建立第26-28页
        2.1.5 热发电循环模型验证第28-29页
    2.2 冷电联产系统全工况仿真模型构建第29-37页
        2.2.1 热制冷循环全工况仿真模型构建第29-32页
        2.2.2 冷电联产系统设计模型第32-34页
        2.2.3 冷电联产系统变工况仿真模型和求解策略第34-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基于全工况特性的热发电循环工质选择研究第39-54页
    3.1 热发电循环参数获取第39-44页
        3.1.1 气体机负荷对排气特性的影响第39-40页
        3.1.2 热发电循环工质简介第40-44页
    3.2 热发电循环的优化设计第44-46页
    3.3 气体机负荷对热发电循环的影响第46-50页
    3.4 气体机全负荷工况下不同工质系统的热经济性比较第50-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热发电循环全工况特性的试验系统搭建第54-62页
    4.1 试验系统介绍第54-55页
    4.2 试验系统设计第55-60页
        4.2.1 试验系统设计方案第55页
        4.2.2 试验系统部件设计和选型第55-60页
    4.3 试验系统搭建与调试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冷电联产余热回收系统全工况特性分析第62-77页
    5.1 冷电联产余热回收系统设计第62-63页
    5.2 冷电联产余热回收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第63-67页
    5.3 冷电联产系统的改进第67-75页
        5.3.1 冷电联产系统的改进方第67-68页
        5.3.2 新型冷电联产系统的设计第68-69页
        5.3.3 新型冷电联产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及运行参数优化第69-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全文总结第77-78页
    6.2 工作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路径研究--以南京市改革试验为样本
下一篇:社会企业创业者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