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引言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1.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2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9-32页 | 
| 2.1 农村小额信贷 | 第19-21页 | 
| 2.1.1 农村小额信贷定义 | 第19-20页 | 
| 2.1.2 农村小额信贷特征 | 第20-21页 | 
| 2.2 信贷风险 | 第21-32页 | 
| 2.2.1 信贷风险定义 | 第21页 | 
| 2.2.2 信贷风险的主要种类 | 第21-26页 | 
| 2.2.3 信贷风险等级分类 | 第26-27页 | 
| 2.2.4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 第27-32页 | 
| 3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风险表现 | 第32-41页 | 
| 3.1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 3.2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典型银行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 3.3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35-39页 | 
| 3.3.1 自然风险 | 第35-36页 | 
| 3.3.2 市场风险 | 第36-37页 | 
| 3.3.3 信用风险 | 第37页 | 
| 3.3.4 操作风险 | 第37-38页 | 
| 3.3.5 法律风险 | 第38-39页 | 
| 3.4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现状整体评估 | 第39-41页 | 
| 4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 第41-45页 | 
| 4.1 银行内部经营环境欠佳 | 第41页 | 
| 4.2 银行流程控制不完善 | 第41-42页 | 
| 4.3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经营模式滞后 | 第42-43页 | 
| 4.4 信贷监管法规不健全 | 第43-44页 | 
| 4.5 外部风险管理环境复杂 | 第44-45页 | 
| 5 泰安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 第45-55页 | 
| 5.1 持续推进金融机构专业化体制建设 | 第45页 | 
| 5.2 完善内控制度,克服自身局限性 | 第45-46页 | 
| 5.3 改革农村小额信贷房贷主体经营模式 | 第46-47页 | 
| 5.4 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完善监管机制 | 第47-48页 | 
| 5.5 加强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建设 | 第48-52页 | 
| 5.5.1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 | 第48-49页 | 
| 5.5.2 注重完善农村新主体新产业政策措施 | 第49-50页 | 
| 5.5.3 小额信贷市场化运作 | 第50-51页 | 
| 5.5.4 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 第51-52页 | 
| 5.6 优化泰安市信贷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 第52-55页 | 
| 5.6.1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第52-53页 | 
| 5.6.2 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结构,编织监督制约网络 | 第53页 | 
| 5.6.3 提高农村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 第53页 | 
| 5.6.4 创新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技术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