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盐碱地形成及目前全球盐碱地概况 | 第14页 |
·中国及吉林省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及盐碱地概况 | 第14-15页 |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植物耐盐性变化基础 | 第16-18页 |
·不同植物的耐盐性 | 第16-17页 |
·盐胁迫对植物两个不同时期的影响 | 第17-18页 |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8-25页 |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8-19页 |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19-25页 |
·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0-21页 |
·盐胁迫对植物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1-22页 |
·盐胁迫对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22-23页 |
·盐胁迫对有机溶质的影响 | 第23-25页 |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发育的影响 | 第25-26页 |
·植物体中的碳水化合物 | 第26-27页 |
·本实验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9页 |
·植物耐盐碱生理研究实验 | 第29-33页 |
·盐碱胁迫条件的设计 | 第29-30页 |
·材料培养和处理 | 第30页 |
·各处理液电导率、水势和pH的测定 | 第30页 |
·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0-33页 |
·生物量指标的测定 | 第30页 |
·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30-31页 |
·有机溶质指标的测定 | 第31-33页 |
·无机溶质(阳离子和阴离子)指标的测定 | 第33页 |
·萌发及复萌实验 | 第33-34页 |
·萌发实验 | 第33页 |
·复萌实验 | 第33-34页 |
·萌发及复萌指数的测定 | 第34页 |
·植物耐盐碱生态研究实验 | 第34-38页 |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 第34页 |
·实验设计与取样方法 | 第34-36页 |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6-38页 |
·光合日动态的测定 | 第36页 |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36页 |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36-37页 |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 第37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蔗糖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果糖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植物耐盐碱生理研究 | 第39-83页 |
·盐碱胁迫对小麦的影响 | 第39-56页 |
·抗盐碱性的对比研究实验的处理液电导率、水势和pH | 第39页 |
·盐碱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39-41页 |
·盐碱胁迫对小麦光合的影响 | 第41-43页 |
·盐碱胁迫对小麦无机离子的影响 | 第43-47页 |
·盐碱胁迫对小麦有机溶质的影响 | 第47-48页 |
·盐碱胁迫对小麦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复萌的影响 | 第51-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盐碱胁迫对狗尾草的影响 | 第56-70页 |
·盐碱胁迫对狗尾草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盐碱胁迫对狗尾草光合的影响 | 第57-58页 |
·盐碱胁迫对狗尾草荧光的影响 | 第58-60页 |
·盐碱胁迫对狗尾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盐碱胁迫对狗尾草地上部分各种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61-63页 |
·盐碱胁迫对狗尾草萌发指数的影响 | 第63-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盐碱胁迫对羊草的影响 | 第70-83页 |
·盐碱胁迫对羊草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 第70-72页 |
·盐碱胁迫对羊草地上部分各种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72-75页 |
·盐碱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75页 |
·盐碱胁迫对甜菜碱含量的影响 | 第75页 |
·盐碱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75页 |
·盐碱胁迫对有机酸含量、组分和分离程度的影响 | 第75-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第四章 羊草与赖草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 第83-104页 |
·羊草与赖草光合日动态 | 第83-88页 |
·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83-84页 |
·气孔导度日变化 | 第84-85页 |
·细胞间CO_2浓度差日变化 | 第85-86页 |
·蒸腾速率日变化 | 第86-87页 |
·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 第87-88页 |
·羊草与赖草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 第88-92页 |
·羊草和赖草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变化 | 第92-95页 |
·羊草和赖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 | 第95-97页 |
·不同生境下羊草和赖草春季萌动期根茎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97-99页 |
·腊熟期、果后营养期和枯萎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99-10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实验主要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3页 |
发表论文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