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LTE网络优化目的 | 第10-11页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成果 | 第11页 |
1.3.3 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 | 第11-14页 |
第2章 LTE网络体系结构 | 第14-28页 |
2.1 LTE网络的主要技术 | 第14-15页 |
2.2 LTE网络结构 | 第15-16页 |
2.3 三大关键核心技术 | 第16-22页 |
2.3.1 OFDM技术 | 第16-19页 |
2.3.2 MIMO技术 | 第19-21页 |
2.3.3 自组织网络技术(SON) | 第21-22页 |
2.4 LTE无线网络规划 | 第22-25页 |
2.4.1 LTE覆盖规划 | 第22-23页 |
2.4.2 LTE网络容量规划 | 第23页 |
2.4.3 LTE网络容量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4.4 LTE网络容量优化方法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8页 |
第3章 基于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 | 第28-60页 |
3.1 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 | 第28-32页 |
3.1.1 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目的 | 第28页 |
3.1.2 重叠的分数频率复用结构 | 第28-32页 |
3.2 以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建模 | 第32-38页 |
3.2.1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情况 | 第32页 |
3.2.2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TE网络系统模型 | 第32-34页 |
3.2.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TE子载波模型 | 第34-35页 |
3.2.4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TE子用户模型 | 第35页 |
3.2.5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TE信道模型 | 第35-38页 |
3.3 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算法 | 第38-51页 |
3.3.1 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算法流程 | 第38-49页 |
3.3.2 及时用户的子载波分配方案 | 第49-50页 |
3.3.2.1 及时用户子载波分配准则 | 第49-50页 |
3.3.2.2 及时用户子载波分配算法 | 第50页 |
3.3.3 非及时用户的子载波分配方案 | 第50-51页 |
3.3.3.1 非及时用户子载波分配准则 | 第50-51页 |
3.3.3.2 非及时用户子载波分配算法 | 第51页 |
3.4 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仿真实验 | 第51-58页 |
3.4.1 仿真实现 | 第51-54页 |
3.4.2 仿真参数 | 第54-55页 |
3.4.2.1 系统配置参数 | 第54页 |
3.4.2.2 用户配置参数 | 第54-55页 |
3.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改进的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算法 | 第60-82页 |
4.1 引言 | 第60-62页 |
4.2 改进的频率复用结构 | 第62-63页 |
4.3 改进的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算法 | 第63-76页 |
4.3.1 宏观角度的容量优化算法 | 第65-67页 |
4.3.2 微观角度的容量优化算法 | 第67页 |
4.3.3 改进的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算法流程 | 第67-76页 |
4.4 混合业务LTE网络容量优化仿真实验 | 第76-80页 |
4.4.1 仿真参数 | 第76-77页 |
4.4.1.1 系统配置参数 | 第76-77页 |
4.4.1.2 用户配置参数 | 第77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80-8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