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6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20页
        1.1.1 研究缘起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20页
    1.2 研究综述第20-32页
        1.2.1 聚落景观建筑学整体性研究第20-26页
        1.2.2 聚落景观特征性专题研究第26-32页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第32-37页
        1.3.1 研究目标第32-34页
        1.3.2 研究方法第34-37页
    1.4 研究范畴第37-42页
        1.4.1 空间范畴第37-39页
        1.4.2 时间界定第39-40页
        1.4.3 研究对象第40-42页
    1.5 关键概念解读第42-60页
        1.5.1 景观特征的概念第42-44页
        1.5.2 景观特征研究的相关理论第44-51页
        1.5.3 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构成第51-56页
        1.5.4 传统聚落景观层级结构第56-60页
    1.6 研究框架第60-61页
第二章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景观之自然特色第61-103页
    2.1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自然环境概况第62-73页
        2.1.1 气候与植被景观第62-65页
        2.1.2 地形与地貌景观第65-69页
        2.1.3 水系与水文景观第69-73页
    2.2 珠江三角洲的传统水乡聚落的自然景观发育成因第73-84页
        2.2.1 自然式演进动因第73-79页
        2.2.2 水陆交织的区位第79-81页
        2.2.3 地域文化的多元交融第81-84页
    2.3 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的水乡聚落格局第84-101页
        2.3.1 自然风貌对环境的建构第84-89页
        2.3.2 农耕差异对地貌的塑造第89-92页
        2.3.3 适应生存对聚落的趋形第92-101页
    2.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三章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景观之农业特点第103-150页
    3.1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农业景观的形成第104-122页
        3.1.1 先秦时期的早期环境与农耕景观的开拓第104-107页
        3.1.2 隋唐至宋元的治水与围垦农业景观的形成第107-109页
        3.1.3 宋元两代的防洪与堤围农业景观的发展第109-114页
        3.1.4 明清两朝的水利与基塘农业景观的成熟第114-122页
    3.2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农业景观的类型第122-133页
        3.2.1 传统农耕经济景观第122-128页
        3.2.2 农贾一体经济景观第128-130页
        3.2.3 因势利导基塘经济景观第130-133页
    3.3 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生产特色第133-147页
        3.3.1 与水争地的围垦方式与耕地拓殖需求第133-136页
        3.3.2 水田利用的基塘生态农业与地缘经济机制第136-140页
        3.3.3 抵御水患的堤围水利工程的兴修第140-143页
        3.3.4 水利机制下中水利共同体的共制第143-147页
    3.4 本章小结第147-150页
第四章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景观之形态特征第150-253页
    4.1 营建:传统水乡聚落景观整体格局第151-176页
        4.1.1 亲水舟居的适应抉择第153-155页
        4.1.2 趋避水患的营居方略第155-161页
        4.1.3 顺应水势的范式选择第161-176页
    4.2 结构:传统水乡聚落街巷景观第176-203页
        4.2.1 顺应水系的街巷体系结构第178-182页
        4.2.2 依水而生的街巷空间形态第182-196页
        4.2.3 联水接巷的街巷组织秩序第196-203页
    4.3 规制:传统水乡聚落建筑景观第203-224页
        4.3.1 宗法思想下的礼制建筑第203-210页
        4.3.2 宗族规约下的民居建筑第210-215页
        4.3.3 地适制约下的建筑装饰第215-224页
    4.4 整合: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景观第224-250页
        4.4.1 以水为核共聚活动空间第224-231页
        4.4.2 以水为脉街河交往空间第231-238页
        4.4.3 以水为网水网交通空间第238-250页
    4.5 本章小结第250-253页
第五章 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聚落景观之人文特质第253-320页
    5.1 风水术数下的环境观第254-264页
        5.1.1 风水地脉与择址而居第254-259页
        5.1.2 风水符号与环境保护第259-264页
    5.2 宗法规约下的秩序观第264-285页
        5.2.1 宗族权力影响下的聚落分布第265-274页
        5.2.2 宗族力量制约下的聚落布局第274-285页
    5.3 信仰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观第285-308页
        5.3.1 神灵崇拜利导下的趋吉避害第285-292页
        5.3.2 民俗文化创造下的表征符号第292-308页
    5.4 景观集称文化下的审美观第308-316页
        5.4.1 景观营建下的聚落整体思维第308-312页
        5.4.2 诗意栖居导向下的审美理想第312-316页
    5.5 本章小结第316-320页
结论及展望第320-330页
    研究结论第320-326页
    研究创新点第326-327页
    研究展望第327-330页
参考文献第330-3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44-345页
致谢第345-347页
附录第347-369页
附件第369页

论文共3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性能化评估体系及SRC构件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研究
下一篇:粤西北部地区县域景观格局变化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