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7页 |
1.1 棉蚜概述 | 第17页 |
1.2 棉蚜茧蜂概述 | 第17-18页 |
1.3 寄生蜂调控寄主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抑制寄主生长发育 | 第18-19页 |
1.3.2 调控寄主脂质合成 | 第19页 |
1.3.3 调控寄主氮代谢和营养合成 | 第19-20页 |
1.3.4 调控寄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 | 第20页 |
1.3.5 调控寄主生殖与内分泌 | 第20-21页 |
1.3.6 抑制寄主的免疫系统 | 第21-22页 |
1.3.6.1 细胞免疫 | 第21页 |
1.3.6.2 抑制黑色素形成 | 第21-22页 |
1.3.6.3 基因调控和分子通路 | 第22页 |
1.4 寄生蜂携带的寄生因子 | 第22-25页 |
1.4.1 毒液 | 第22-23页 |
1.4.2 病毒 | 第23-24页 |
1.4.3 畸形细胞 | 第24-25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棉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 第27-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2.1.1 供试植物 | 第27页 |
2.1.2 供试昆虫 | 第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2.2.1 棉蚜茧蜂发育历期的观察 | 第27-28页 |
2.2.2 棉蚜茧蜂对棉蚜不同龄期的偏好性 | 第28页 |
2.2.3 棉蚜茧蜂对寄主-寄主植物组合的偏好性 | 第28页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4.1 棉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 第28-29页 |
2.4.2 棉蚜茧蜂的寄主龄期偏好性 | 第29-30页 |
2.4.3 棉蚜茧蜂的寄主-寄主植物组合偏好性 | 第30-32页 |
2.5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4-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3.2.1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不同龄期)体长、体宽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不同龄期)体重的影响 | 第34页 |
3.2.3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不同龄期)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不同龄期)产仔的影响 | 第35页 |
3.2.5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5.1 所用试剂 | 第35页 |
3.2.5.2 样本准备 | 第35页 |
3.2.5.3 试剂准备 | 第35页 |
3.2.5.4 样本检测 | 第35-36页 |
3.2.5.5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6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3.4.1 棉蚜茧蜂寄生后棉蚜(不同龄期)体长、体宽增加 | 第36-38页 |
3.4.2 棉蚜茧蜂寄生后棉蚜(不同龄期)体重增加 | 第38页 |
3.4.3 棉蚜茧蜂寄生后棉蚜(不同龄期)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4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不同龄期)产仔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5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蜕皮激素水平的影响 | 第40页 |
3.5 讨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脂质水平的影响 | 第42-62页 |
4.1 试剂盒检测脂质总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4.1.1 所用试剂 | 第42页 |
4.1.2 样本准备 | 第42-43页 |
4.1.3 试剂准备 | 第43页 |
4.1.4 样本检测 | 第43页 |
4.1.5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4.2 脂质组学检测 | 第43-44页 |
4.2.1 供试昆虫 | 第43页 |
4.2.2 试剂 | 第43-44页 |
4.2.3 仪器 | 第44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4.3.1 样品处理 | 第44页 |
4.3.2 脂质提取 | 第44页 |
4.3.3 上机检测 | 第44-45页 |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5-46页 |
4.4.1 数据预处理 | 第45页 |
4.4.2 主成分分析 | 第45页 |
4.4.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 第45-46页 |
4.4.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及鉴定 | 第46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46-60页 |
4.5.1 试剂盒检测脂质总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4.5.2 脂质组学脂质提取物的质谱和模式识别分析 | 第47-56页 |
4.5.3 棉蚜茧蜂寄生显著影响棉蚜的TAG水平及脂酰链的分配 | 第56-58页 |
4.5.4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鞘磷脂代谢的影响 | 第58页 |
4.5.5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甘油磷脂代谢的影响 | 第58-60页 |
4.6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第62-76页 |
5.1 试剂盒检测游离脂肪酸总含量的变化 | 第62-64页 |
5.1.1 所用试剂 | 第62页 |
5.1.2 样本准备 | 第62-63页 |
5.1.3 试剂准备 | 第63页 |
5.1.4 样本检测 | 第63页 |
5.1.5 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5.2 GC-MS检测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 第64-65页 |
5.2.1 样品处理 | 第64页 |
5.2.2 所用试剂 | 第64页 |
5.2.3 所用仪器 | 第64页 |
5.2.4 脂肪酸提取 | 第64-65页 |
5.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5页 |
5.2.6 仪器参数设置 | 第65页 |
5.3 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5.3.1 主成分分析 | 第65页 |
5.3.2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 第65-66页 |
5.3.3 差异脂肪酸的筛选及鉴定 | 第66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66-75页 |
5.4.1 试剂盒检测脂肪酸总含量的变化 | 第66页 |
5.4.2 GC-MS脂肪酸检测及概况 | 第66-69页 |
5.4.3 棉蚜茧蜂寄生显著影响棉蚜饱和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 | 第69-70页 |
5.4.4 棉蚜茧蜂寄生显著影响棉蚜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 | 第70-71页 |
5.4.5 棉蚜茧蜂寄生显著影响棉蚜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 第71-75页 |
5.5 讨论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76-8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6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76-78页 |
6.2.1 样品处理 | 第76页 |
6.2.2 RNA提取 | 第76-77页 |
6.2.3 样品检测 | 第77页 |
6.2.4 转录组文库构建与测序 | 第77页 |
6.2.5 序列拼接与注释 | 第77页 |
6.2.6 差异表达基因 | 第77页 |
6.2.7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 第77-78页 |
6.2.8 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78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78-86页 |
6.3.1 被寄生棉蚜和未被寄生棉蚜测序概况 | 第78-79页 |
6.3.2 差异基因分析 | 第79-80页 |
6.3.3 棉蚜被寄生后转录组与脂质组的联合分析 | 第80-84页 |
6.3.4 棉蚜茧蜂寄生显著影响棉蚜脂肪酸合成通路相关基因 | 第84-85页 |
6.3.5 定量验证 | 第85-86页 |
6.4 讨论 | 第86-88页 |
第七章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88-104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88页 |
7.2 研究方法 | 第88-89页 |
7.2.1 样品处理 | 第88页 |
7.2.2 蛋白质制备和消化 | 第88-89页 |
7.2.3 iTRAQ分析 | 第89页 |
7.3 数据分析 | 第89-90页 |
7.3.1 蛋白质鉴定,注释和量化 | 第89页 |
7.3.2 蛋白质组和转录组数据集整合 | 第89-90页 |
7.4 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的含量测定验证 | 第90-92页 |
7.4.1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90-91页 |
7.4.1.1 所用试剂 | 第90页 |
7.4.1.2 样本准备 | 第90页 |
7.4.1.3 试剂准备 | 第90页 |
7.4.1.4 样本检测 | 第90-91页 |
7.4.1.5 数据分析 | 第91页 |
7.4.2 磷酸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91-92页 |
7.4.2.1 所用试剂 | 第91页 |
7.4.2.2 样本准备 | 第91页 |
7.4.2.3 试剂准备 | 第91页 |
7.4.2.4 样本检测 | 第91-92页 |
7.4.2.5 数据分析 | 第92页 |
7.5 结果与分析 | 第92-102页 |
7.5.1 主要数据分析和蛋白质鉴定 | 第92-93页 |
7.5.2 与mRNA相关的蛋白质的功能类别 | 第93-94页 |
7.5.3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94-97页 |
7.5.4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第97页 |
7.5.5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第97-100页 |
7.5.5.1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运输和代谢 | 第98页 |
7.5.5.2 能源和碳水化合物的生产和转化 | 第98-99页 |
7.5.5.3 脂质运输和新陈代谢 | 第99-100页 |
7.5.6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生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7.5.7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的含量影响 | 第101-102页 |
7.6 讨论 | 第102-104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8.1.1 棉蚜茧蜂对棉蚜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 第104页 |
8.1.2 棉蚜茧蜂对棉蚜脂质(脂肪酸)含量和脂质合成通路的调控 | 第104-105页 |
8.1.3 棉蚜茧蜂寄生对棉蚜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影响 | 第105页 |
8.2 待开展的工作 | 第105-106页 |
8.2.1 棉蚜茧蜂调控棉蚜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 | 第105页 |
8.2.2 棉蚜对棉蚜茧蜂的防御机制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1页 |
附录 | 第121-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