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初等学校、中等学校论文

基于行为引导理论的小学建筑刺激性空间及组合方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1.1.1 小学建筑的时代变迁第10页
        1.1.2 21世纪后教育理念与小学空间的变化第10-11页
        1.1.3 项目实践中的思考和疑惑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论文的研究方式和整体框架第16-19页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论文的研究整体框架第17-19页
第2章 21 世纪教育的变革对小学建筑空间的影响第19-35页
    2.1 21世纪教育的现状与变革第19-29页
        2.1.1 深圳市内小学现状调研第19-22页
        2.1.2 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发展需求第22-23页
        2.1.3 国内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及其特质分析第23-25页
        2.1.4 自主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培养目标第25-26页
        2.1.5 自主教育模式对小学空间提出的要求第26-29页
    2.2 21世纪后国内的小学建筑空间发展趋势第29-34页
        2.2.1 从共性化走向个性化第29页
        2.2.2 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第29-30页
        2.2.3 从僵硬性走向柔软性第30-31页
        2.2.4 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第31-32页
        2.2.5 从沉闷空间走向具有刺激性、人性化空间第32-33页
        2.2.6 案例分析---以天台赤城二小为例第33-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以行为引导理论为基础的刺激性空间概述第35-42页
    3.1 行为引导理论第35-38页
        3.1.1 行为引导理论的发展第35页
        3.1.2 采用合理的行为引导方式第35-36页
        3.1.3 空间行为引导理论第36-38页
    3.2 刺激性空间概述第38-41页
        3.2.1 刺激性空间的范围界定第38-39页
        3.2.2 刺激性空间的意义属性第39-40页
        3.2.3 刺激性空间的形式与分类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小学建筑刺激性空间研究第42-74页
    4.1 小学建筑刺激性空间的必要性第42-47页
        4.1.1 小学建筑和空间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4.1.2 小学空间主体发展的必要性需求分析第45-47页
    4.2 小学建筑空间刺激性相关理论研究第47-49页
    4.3 刺激性空间要素调研第49-57页
    4.4 儿童心理和行为第57-59页
        4.4.1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第57-58页
        4.4.2 儿童心理与生理尺度第58-59页
    4.5 刺激性空间的需求和构成第59-64页
        4.5.1 视觉第59-60页
        4.5.2 色彩第60-61页
        4.5.3 装饰第61页
        4.5.4 形状第61-62页
        4.5.5 尺度第62-63页
        4.5.6 人性化设施第63-64页
    4.6 小学建筑的室内外主要部分的刺激性空间分析第64-74页
        4.6.1 廊第64-66页
        4.6.2 庭院空间第66-68页
        4.6.3 楼梯空间第68-70页
        4.6.4 教室空间第70-71页
        4.6.5 公共空间第71-72页
        4.6.6 屋顶空间第72-74页
    4.7 本章小结第74页
第5章 小学建筑刺激性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第74-91页
    5.1 小学建筑的刺激性空间的设计原则第74-82页
        5.1.1 空间的包容性原则第74-76页
        5.1.2 空间的模糊性原则第76-78页
        5.1.3 空间的体验互动性原则第78-79页
        5.1.4 空间的趣味性原则第79-81页
        5.1.5 儿童为本原则第81-82页
    5.2 小学建筑的刺激性空间的具体设计手法探讨第82-91页
        5.2.1 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界面第82-84页
        5.2.2 融合自然的活动空间第84-86页
        5.2.3 合理地设置刺激性的构件第86-87页
        5.2.4 建立形式多样的标识系统第87-89页
        5.2.5 建立灵活开放的校园空间第89-91页
第六章 刺激性空间设计的项目实践第91-101页
    6.1 山海小学刺激性空间方案展示第91-97页
        6.1.1 项目概况第91-92页
        6.1.2 场地分析第92页
        6.1.3 设计理念和目标第92-94页
        6.1.4 室外空间刺激性空间设计第94-97页
    6.2 珠光小学刺激性空间方案展示第97-101页
        6.2.1 项目概况第97页
        6.2.2 场地分析第97页
        6.2.3 设计理念和目标第97-98页
        6.2.4 珠光小学室外刺激性空间设计第98-100页
        6.2.5 珠光小学室内刺激性空间设计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涂又光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下一篇:初中生友谊质量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