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考试作弊罪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法益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学说争鸣 | 第13-14页 |
一、社会管理秩序 | 第13页 |
二、公民公平竞争权利 | 第13-14页 |
三、国家利益 | 第14页 |
第二节 学说评析——复合型法益之提倡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行为构成 | 第16-23页 |
第一节“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理解 | 第16-18页 |
一、“法律”应作狭义理解 | 第16-17页 |
二、“国家考试”的范围 | 第17-18页 |
三、“考试中”的界定 | 第18页 |
第二节“组织作弊”行为的探究 | 第18-21页 |
一、“组织”的含义 | 第18-20页 |
二、“作弊”的含义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组织作弊的手段可以为不作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未完成形态 | 第23-28页 |
第一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标准问题 | 第23-27页 |
一、行为犯 | 第23-24页 |
二、既遂标准 | 第24-27页 |
第二节“着手”的认定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共犯形态 | 第28-32页 |
第一节 对《刑法》第284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思辨 | 第28-30页 |
一、对独立罪名说的辩驳 | 第29-30页 |
二、量刑的特别规定说的证成 | 第30页 |
第二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共犯与相关犯罪关系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