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一)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学的价值性和有效性 | 第9-10页 |
| (二)应用建模思想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0-12页 |
| 二、研究问题 | 第12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一、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一)数学建模的研究 | 第14页 |
| (二)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 | 第14-15页 |
| (三)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学意义的研究 | 第15页 |
| (四)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学方法的研究 | 第15-16页 |
| (五)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 (二)问题解决理论 | 第17页 |
| (三)SOLO分类评价理论 | 第17-18页 |
| (四)数学建模能力水平划分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19-34页 |
| 一、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课堂教学的整体构想 | 第19-20页 |
| 二、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课堂教学的方案方法 | 第20-23页 |
| (一)函数主线 | 第20-21页 |
| (二)几何与代数主线 | 第21-22页 |
| (三)统计与概率主线 | 第22-23页 |
| (四)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 第23页 |
| 三、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23-24页 |
| (一)创设情境,提出假设 | 第24页 |
| (二)验证猜想,建立模型 | 第24页 |
| (三)反思内化,解释模型 | 第24页 |
| (四)检验结论,应用模型 | 第24页 |
| 四、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实施案例 | 第24-34页 |
| (一)在函数主线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学案例 | 第25-28页 |
| (二)在几何与代数主线中应用建模思想教学案例 | 第28-31页 |
| (三)在统计与概率主线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案例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 第34-54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34-35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35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35页 |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35页 |
| (三)访谈法 | 第35页 |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35-36页 |
| (五)个案课堂观察法 | 第36页 |
| 四、研究设计与说明 | 第36-38页 |
| (一)学生问卷的设计与说明 | 第36-37页 |
| (二)学生测试题的设计与说明 | 第37页 |
| (三)教师访谈问卷的设计与说明 | 第37页 |
| (四)个案课堂观察量化表格的设计与说明 | 第37-38页 |
|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8-54页 |
|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 (二)学生测试题的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 (三)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 (四)学生个案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 (五)结果与归因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论与建议 | 第54-59页 |
| 一、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论 | 第54-55页 |
|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 第55-59页 |
| (一)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课堂教学的途径 | 第55-56页 |
| (二)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课堂教学的策略 | 第56-59页 |
| 注释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附录一 | 第63-65页 |
| 附录二 | 第65-66页 |
| 附录三 | 第66-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