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2页 |
(二)具体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教科书研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3页 |
(二)教科书是课程实施的载体 | 第13页 |
(三)教科书分析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前提 | 第13页 |
(四)教科书比较分析是优化教科书的保证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一、教科书的概念 | 第14页 |
二、数学教科书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21页 |
(一)数学教科书的分析策略 | 第14-17页 |
(二)国内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 第17-21页 |
(三)国际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 第21页 |
三、高中数学教科书直线与方程内容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四、研究综述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3-2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页 |
三、教科书比较框架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高中数学教科书直线与方程内容的宏观比较 | 第26-35页 |
一、教科书的整体特征 | 第26-31页 |
(一)教科书的基本信息 | 第26-27页 |
(二)教科书的体例设计 | 第27-31页 |
二、直线与方程内容的选取 | 第31-32页 |
三、直线与方程内容的编排 | 第32-34页 |
(一)直线与方程内容所占比重 | 第32页 |
(二)直线与方程内容编排顺序 | 第32-34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高中数学教科书直线与方程内容的微观比较 | 第35-67页 |
一、栏目设置的比较分析 | 第35-43页 |
(一)章前栏目 | 第36-39页 |
(二)节中栏目 | 第39-40页 |
(三)节末栏目 | 第40-43页 |
(四)章末栏目 | 第43页 |
二、核心要素呈现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43-48页 |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部分核心要素呈现的比较分析 | 第44页 |
(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部分核心要素呈现的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三)直线的方程部分核心要素呈现的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四)直线的性质部分核心要素呈现的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三、例题的比较分析 | 第48-57页 |
(一)例题数量的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二)例题难度的比较分析 | 第50-57页 |
四、习题的比较分析 | 第57-65页 |
(一)习题数量的比较分析 | 第58页 |
(二)习题类型的比较分析 | 第58-59页 |
(三)习题难度的比较分析 | 第59-65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7-7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一)宏观比较结论 | 第67页 |
(二)微观比较结论 | 第67-68页 |
二、建议 | 第68-70页 |
(一)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教学模式 | 第68页 |
(二)渗透数学文化,兼顾信息技术 | 第68-69页 |
(三)注重数学本质,聚焦知识应用 | 第69-70页 |
注释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