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框架 | 第12-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1.1 人民币跨境结算背景下的套利行为研究 | 第15-16页 |
2.1.2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和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2.1.3 人民币跨境贸易实施的意义和前景研究 | 第17-18页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2.1 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区域货币选择研究 | 第19页 |
2.2.2 贸易博弈中的套利行为研究 | 第19-20页 |
2.3 文献综述评价 | 第20-21页 |
3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套利行为分析 | 第21-33页 |
3.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与政策分析 | 第21-24页 |
3.1.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3.1.2 相关政策分析 | 第22-24页 |
3.2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24-26页 |
3.3 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市场条件分析 | 第26-27页 |
3.4 离岸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3.5 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形成机制及套利分析 | 第28-30页 |
3.6 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基本模式及主要特点 | 第30-33页 |
3.6.1 利差套利 | 第30-31页 |
3.6.2 汇差套利 | 第31页 |
3.6.3 组合套利 | 第31页 |
3.6.4 人民币跨境套利的主要特点 | 第31-33页 |
4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驱动因素分析及套利指数的构建 | 第33-41页 |
4.1 以人民币结算的内在要求 | 第33页 |
4.2 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的决定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4.2.1 国际贸易视角因素 | 第34页 |
4.2.2 经济视角因素 | 第34页 |
4.2.3 微观金融视角因素 | 第34-35页 |
4.2.4 国际货币视角因素 | 第35页 |
4.3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经验性规律 | 第35-36页 |
4.4 衡量套利交易的思想理念 | 第36-37页 |
4.5 人民币跨境套利指数的构造方法 | 第37-41页 |
4.5.1 夏普比率 | 第37-38页 |
4.5.2 权重的构造方法 | 第38-39页 |
4.5.3 人民币套利指数的构建及趋势分析 | 第39-41页 |
5 套利行为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影响实证研究 | 第41-49页 |
5.1 样本的选择与变量的设定 | 第41-43页 |
5.1.1 被解释变量 | 第41页 |
5.1.2 解释变量 | 第41-43页 |
5.1.3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43页 |
5.2 模型的设计 | 第43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43-48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44页 |
5.3.2 序列相关性检验 | 第44-45页 |
5.3.3 平稳性检验 | 第45-46页 |
5.3.4 协整检验 | 第46-47页 |
5.3.5 方差分解 | 第47-48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9-52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50-52页 |
6.2.1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性法规 | 第50页 |
6.2.2 加强币种交易数据的比对分析 | 第50页 |
6.2.3 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第50页 |
6.2.4 更加关注微观主体的金融风险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