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2 关于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1 普惠金融 | 第14页 |
2.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4页 |
2.2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2.1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的研究 | 第15页 |
2.2.2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的研究 | 第15-16页 |
2.3 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3.1 关于金融外部性的研究 | 第16页 |
2.3.2 关于普惠金融内涵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3 关于普惠金融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 第17页 |
2.3.4 关于普惠金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2.4 关于金融与基本公共服务内在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4.1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需要金融支持的研究 | 第18页 |
2.4.2 关于金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研究 | 第18-19页 |
2.4.3 关于金融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路径选择的研究 | 第19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19-21页 |
3 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理 | 第21-27页 |
3.1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第21页 |
3.2 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 第21-23页 |
3.3 推进“三农”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23-24页 |
3.4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 | 第24页 |
3.5 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水平 | 第24-25页 |
3.6 提高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 | 第25-27页 |
4 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7-37页 |
4.1 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4.2 海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29-33页 |
4.2.1 海南省普惠金融的整体情况 | 第29-30页 |
4.2.2 海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分析 | 第30-33页 |
4.3 海南省发展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正向影响 | 第33页 |
4.4 普惠金融支持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4.4.1 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信贷支持不足 | 第34页 |
4.4.2 普惠金融机构在城乡之间的供给失衡 | 第34-35页 |
4.4.3 县域以下地区的支付结算手段单一 | 第35页 |
4.4.4 信用担保体系及其市场环境尚未健全 | 第35-37页 |
5 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37-41页 |
5.1 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 第37-38页 |
5.1.1 美国:多元复合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 | 第37页 |
5.1.2 日本:农业协同组织系统模式 | 第37-38页 |
5.1.3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 | 第38页 |
5.1.4 巴西:代理银行模式 | 第38页 |
5.2 启示与借鉴 | 第38-41页 |
5.2.1 政府的扶持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 | 第38-39页 |
5.2.2 实行小组联保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 第39页 |
5.2.3 构建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能够促使各类型金融机构有效融合 | 第39页 |
5.2.4 农村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主力军 | 第39-40页 |
5.2.5 运用创新模式驱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 第40-41页 |
6 普惠金融促进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 第41-50页 |
6.1 普惠金融供给层面:完善普惠金融的供给机制 | 第41-43页 |
6.1.1 构建复合型普惠金融供给主体 | 第41-42页 |
6.1.2 丰富普惠金融的产品和服务 | 第42-43页 |
6.2 公共服务供给层面:加大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 第43-45页 |
6.2.1 增加普惠金融对教育的服务方式 | 第43-44页 |
6.2.2 丰富普惠金融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融资方式 | 第44页 |
6.2.3 拓宽普惠金融对社会保障均等化的支持方式 | 第44-45页 |
6.2.4 拓展普惠金融对基础设施均等化的融资渠道 | 第45页 |
6.3 市场构建层面:构建与普惠金融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体系 | 第45-47页 |
6.3.1 创新信用担保模式 | 第45-46页 |
6.3.2 完善支付结算体系 | 第46页 |
6.3.3 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 第46-47页 |
6.3.4 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 第47页 |
6.4 政府层面:制定与普惠金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 第47-50页 |
6.4.1 完善普惠金融法律体系 | 第47-48页 |
6.4.2 健全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 第48页 |
6.4.3 加强财政政策支持 | 第48页 |
6.4.4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 第48-49页 |
6.4.5 普及推广金融教育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