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立言者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章 《国语》与春秋时代的“立言”追求 | 第21-34页 |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立言”风尚 | 第21-27页 |
一、重视“德言”的传统 | 第21-23页 |
二、“立言”的时代诉求 | 第23-25页 |
三、“立言”的涵义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国语》是“立言”材料的汇编 | 第27-34页 |
一、史官记言和传诵的职能 | 第27-29页 |
二、“立言”与《国语》的文本性质 | 第29-34页 |
第二章 《国语》中的立言者与“立言”的内容 | 第34-54页 |
第一节 《国语》中的立言者 | 第34-43页 |
一、卿大夫 | 第34-39页 |
二、史官、乐官及其他职官 | 第39-41页 |
三、王侯 | 第41-42页 |
四、女性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立言”的内容 | 第43-54页 |
一、君臣议政 | 第43-46页 |
二、外交辞令 | 第46-48页 |
三、战争观念 | 第48-50页 |
四、教育规诫 | 第50-54页 |
第三章 《国语》立言者的文化素养与价值倾向 | 第54-66页 |
第一节 立言者的文化素养 | 第54-62页 |
一、文献素养 | 第54-57页 |
二、历史掌故 | 第57-59页 |
三、礼仪修养 | 第59-62页 |
第二节 立言者的价值倾向 | 第62-66页 |
一、崇礼尚德 | 第62-63页 |
二、用明德于民 | 第63-66页 |
第四章 《国语》立言者与“君子”风范的树立 | 第66-74页 |
第一节 立言者与春秋“君子”风范 | 第66-69页 |
第二节 立言者与儒家的主要命题 | 第69-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