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主要符号及单位 | 第16-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7页 |
·微细切削概念及特点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微切削加工研究现状 | 第19-34页 |
·微切削加工机床 | 第19-20页 |
·微切削加工刀具 | 第20-21页 |
·微切削加工机理 | 第21-34页 |
·存在问题 | 第34页 |
·研究目标 | 第34页 |
·主要工作 | 第34-3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论文框架 | 第36-37页 |
第2章 微切削加工最小切除厚度的研究 | 第37-63页 |
·最小切除厚度的概念 | 第37-39页 |
·工件材料对最小切除厚度影响的有限元仿真 | 第39-46页 |
·正交微切削有限元建模 | 第40-42页 |
·最小切除厚度有限元仿真结果 | 第42-46页 |
·最小切除厚度的理论预测 | 第46-51页 |
·工件材料对最小切除厚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最小切除厚度理论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微铣削试验方法获得最小切除厚度 | 第51-59页 |
·微铣削过程AE信号的获取 | 第52-53页 |
·微铣削试验过程 | 第53-54页 |
·微铣削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不同工件材料最小切除厚度的确定 | 第58-59页 |
·三种方法获得的最小切除厚度比较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3章 微切削刀具几何形状对最小切除厚度影响的研究 | 第63-93页 |
·微切削加工刀具的分类 | 第63-65页 |
·车削刀具分类 | 第63-64页 |
·微铣削刀具的分类 | 第64-65页 |
·车削刀具参与微切削的实际几何形状 | 第65-76页 |
·车削刀具三维几何建模 | 第65-69页 |
·坐标平移及转换 | 第69-71页 |
·车削刀具实际几何形状的数学模型 | 第71-75页 |
·车削刀具实际几何形状的可视化表征 | 第75-76页 |
·车削刀具几何形状对微切削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仿真 | 第76-80页 |
·初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定 | 第77页 |
·工件材料Johnson-Cook模型 | 第77-78页 |
·切屑与工件的分离、断裂准则 | 第78页 |
·接触摩擦模型与热传导 | 第78-7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微铣削刀具参与切削的实际几何形状 | 第80-84页 |
·微铣削刀具几何形状对切削力影响的试验验证 | 第84-86页 |
·微铣削刀具几何形状对最小切除厚度的影响 | 第86-90页 |
·刀具几何形状对最小切除厚度影响的有限元仿真 | 第86-88页 |
·刀具几何形状对最小切除厚度的影响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第4章 最小切除厚度对微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 第93-109页 |
·前言 | 第93页 |
·微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试验 | 第93-96页 |
·试验准备 | 第93-95页 |
·工件材料微结构 | 第95-96页 |
·试验用微铣削刀具 | 第96页 |
·微铣削试验结果分析 | 第96-102页 |
·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97-98页 |
·工件材料性能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98-100页 |
·微铣削加工表面形貌分析 | 第100-102页 |
·微切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 第102-108页 |
·最小切除厚度对槽底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 第103-105页 |
·微铣削Al 7050表面粗糙度回归模型 | 第105-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5章 最小切除厚度对微切削加工切屑形态影响的研究 | 第109-125页 |
·微切削加工切屑形成机理 | 第109-110页 |
·宏观切削加工切屑的形成机理 | 第109-110页 |
·微切削加工切屑的形成机理 | 第110页 |
·微铣削中切屑形貌分析 | 第110-117页 |
·微铣削实验 | 第110-111页 |
·微铣削切屑形态试验结果 | 第111-117页 |
·切屑卷曲半径预测 | 第117-120页 |
·切屑卷曲半径的有限元仿真 | 第120-122页 |
·有限元仿真中刀具、工件材料 | 第121页 |
·有限元仿真过程 | 第121-122页 |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 第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9页 |
·结论 | 第125-127页 |
·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得的奖励 | 第137-139页 |
一、发表的论文 | 第137页 |
二、参与的课题 | 第137-138页 |
三、获得奖励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附录 | 第140-1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