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3 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8-19页 |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8-19页 |
2 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概述与现状 | 第19-35页 |
2.1 高新技术的界定 | 第19-21页 |
2.2 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的界定 | 第21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的特征 | 第21-23页 |
2.4 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23-28页 |
2.5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现状 | 第28-35页 |
2.5.1 空间集聚的测量 | 第28-29页 |
2.5.2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状况的描述 | 第29-35页 |
3 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第35-40页 |
3.1 技术知识溢出效应 | 第35-37页 |
3.2 关联效应 | 第37-40页 |
4 实证分析 | 第40-51页 |
4.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40-41页 |
4.2 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 第41-42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4.3.1 忽略内生性问题的初步回归 | 第42-43页 |
4.3.2 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 | 第43-45页 |
4.3.3 考虑内生性问题的线性模型的检验 | 第45-48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8-51页 |
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5.2.1 对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地区的建议 | 第52-53页 |
5.2.2 对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地区的建议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