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5 创新和不足 | 第17-18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共享单车 | 第18页 |
2.1.2 共享单车企业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20-22页 |
3 南宁市共享单车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3.1 南宁市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1.1 南宁市共享单车企业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1.2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现状 | 第23-24页 |
3.2 南宁市共享单车的监管现状 | 第24-26页 |
3.2.1 南宁市共享单车监管法律 | 第24-25页 |
3.2.2 南宁市共享单车监管主体 | 第25页 |
3.2.3 南宁市共享单车监管制度 | 第25-26页 |
3.3 南宁市共享单车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3.3.1 共享单车违规停放、恶意损坏、“私有化”乱象治理难 | 第26-27页 |
3.3.2 共享单车押金监管风险高 | 第27页 |
3.3.3 共享单车用户人身安全难保障 | 第27-28页 |
3.3.4 无序竞争激烈,车辆投放程序区域不平衡 | 第28-29页 |
4 南宁市共享单车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4.1 法律制度滞后 | 第29-30页 |
4.2 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第30页 |
4.3 监管主体参与度不足 | 第30-31页 |
4.4 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4.5 用户自律性不足 | 第32-33页 |
5 国内外共享单车的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 第33-37页 |
5.1 国外城市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 第33-35页 |
5.1.1 国外城市监管经验 | 第33-34页 |
5.1.2 国外城市监管启示 | 第34-35页 |
5.2 国内城市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 第35-37页 |
5.2.1 国内城市监管经验 | 第35-36页 |
5.2.2 国内城市监管启示 | 第36-37页 |
6 协同治理视角下完善共享单车监管的对策 | 第37-47页 |
6.1 突出政府监管主导地位 | 第37-41页 |
6.1.1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 第37-38页 |
6.1.2 注重共享单车发展规划 | 第38-39页 |
6.1.3 加强共享单车基础设施建设 | 第39页 |
6.1.4 保护用户安全 | 第39-40页 |
6.1.5 健全信用体系 | 第40页 |
6.1.6 强化共管共治 | 第40-41页 |
6.2 强化企业监管主体责任 | 第41-44页 |
6.2.1 完善押金监管机制 | 第41-42页 |
6.2.2 加大调度维护力度,加强乱停乱放源头治理 | 第42页 |
6.2.3 提高单车质量,完善用户人身伤害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6.2.4 提高技术水平,避免“共享”变“私有” | 第43-44页 |
6.2.5 创建共享单车企业的监管平台 | 第44页 |
6.3 倡导社会组织监管 | 第44-45页 |
6.3.1 加强社会文明宣传 | 第44-45页 |
6.3.2 开辟投诉举报渠道 | 第45页 |
6.3.3 组织规范单车停放,助力有序发展 | 第45页 |
6.4 引导用户参与监管 | 第45-47页 |
6.4.1 参与共享单车用户行为的监督 | 第45-46页 |
6.4.2 参与政府监管决策 | 第46页 |
6.4.3 参与企业运营监管 | 第46-47页 |
7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