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流域书院建筑空间形态解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论文缘起及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论文缘起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范围 | 第12-16页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13-15页 |
1.2.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 既往研究 | 第16-18页 |
1.3.1 书院的文史研究 | 第16-17页 |
1.3.2 书院的建筑研究 | 第17-18页 |
1.3.3 空间形态的研究 | 第18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9-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3页 |
2 赣江流域书院建筑的源流与发展 | 第23-43页 |
2.1 赣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 第23-27页 |
2.1.1 自然环境 | 第23-24页 |
2.1.2 社会环境 | 第24-27页 |
2.2 赣江流域的多元文化线路背景 | 第27-33页 |
2.2.1 秦汉时期 | 第27-28页 |
2.2.2 隋唐、宋元时期 | 第28-30页 |
2.2.3 明清时期 | 第30-33页 |
2.3 赣江流域书院的发展与分布 | 第33-40页 |
2.3.1 书院的发展历程 | 第33-36页 |
2.3.2 书院的时空分布 | 第36-40页 |
2.4 赣江流域书院的现状 | 第40-42页 |
2.4.1 现存状况 | 第40-41页 |
2.4.2 保护利用状况 | 第41-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3 赣江流域书院案例调查 | 第43-72页 |
3.1 潋江书院 | 第44-50页 |
3.1.1 历史沿革 | 第44-45页 |
3.1.2 选址与布局 | 第45-48页 |
3.1.3 营建方式 | 第48-50页 |
3.2 龙江书院 | 第50-55页 |
3.2.1 历史沿革 | 第50-51页 |
3.2.2 选址与布局 | 第51-53页 |
3.2.3 营建方式 | 第53-55页 |
3.3 流坑文馆(江都书院) | 第55-60页 |
3.3.1 历史沿革 | 第55-56页 |
3.3.2 选址与布局 | 第56-58页 |
3.3.3 营建方式 | 第58-60页 |
3.4 山角书院 | 第60-64页 |
3.4.1 历史沿革 | 第60-61页 |
3.4.2 选址与布局 | 第61-62页 |
3.4.3 营建方式 | 第62-64页 |
3.5 东山书院 | 第64-66页 |
3.5.1 历史沿革 | 第64页 |
3.5.2 选址与布局 | 第64-65页 |
3.5.3 营建方式 | 第65-66页 |
3.6 案例的对比分析 | 第66-69页 |
3.6.1 选址与布局 | 第66-67页 |
3.6.2 营建方式 | 第67-69页 |
3.7 赣江流域的乡村私人书院 | 第69-71页 |
3.8 小结 | 第71-72页 |
4 赣江流域书院的选址与布局 | 第72-85页 |
4.1 书院的选址 | 第72-76页 |
4.1.1 选址类型 | 第72-74页 |
4.1.2 影响因素 | 第74-76页 |
4.2 书院的布局 | 第76-82页 |
4.2.1 布局形式 | 第76-78页 |
4.2.2 空间序列 | 第78-79页 |
4.2.3 影响因素 | 第79-82页 |
4.3 小结 | 第82-85页 |
5 赣江流域书院的空间形态分析 | 第85-119页 |
5.1 构成要素 | 第85-96页 |
5.1.1 讲堂 | 第85-88页 |
5.1.2 祭殿 | 第88-91页 |
5.1.3 藏书楼(室) | 第91-93页 |
5.1.4 斋舍 | 第93页 |
5.1.5 院门、头门 | 第93-94页 |
5.1.6 其他观赏类建筑及园林 | 第94-95页 |
5.1.7 影响建筑单体形态的因素 | 第95-96页 |
5.2 处理手法 | 第96-109页 |
5.2.1 组织结构 | 第96-99页 |
5.2.2 竖向设计 | 第99-101页 |
5.2.3 空间尺度 | 第101-104页 |
5.2.4 构筑元素 | 第104-107页 |
5.2.5 视线引导 | 第107-108页 |
5.2.6 影响空间处理手法的因素 | 第108-109页 |
5.3 构造做法 | 第109-116页 |
5.3.1 天花 | 第109-111页 |
5.3.2 挑檐 | 第111-115页 |
5.3.3 山墙 | 第115页 |
5.3.4 影响细部构造做法的因素 | 第115-116页 |
5.4 小结 | 第116-119页 |
6 结语 | 第119-12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19-120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附录一:赣江流域书院建置情况表 | 第127-134页 |